記者 徐樂
冬日的陽光明艷而又溫柔,是驅散寒冷的溫度,是讓人昏昏欲睡的溫床,是被子上那溫暖的味道。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冬日的陽光更是一種烹飪手法,就著風和日麗,一切交給時光,令人驚艷的美味便不緊不慢地來。
臨近過年,家家戶戶都要為新年準備些吃食。為了防止食物腐敗,“曬”成了貯藏食物最好的方法。此時,位于瑯琊鎮的戀·蒼廬和蔣堂鎮的七彩天宏家庭農場進入了最繁忙的時候,制作臘肉、醬鴨、香腸等各種臘味,忙的不亦樂乎,一排排的臘味曬滿了整個院子。“曬冬”便成了婺城冬天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曬”冬,曬的不僅僅是美味,是年味,更是濃濃的故鄉情和婺城人樸實的幸福生活。
曬魚干
在“江南水鄉”,魚自然是一年四季都少不了的美味。魚的吃法很多,到了冬天,魚干是很多人家的私藏美味。大青魚個頭大、肉厚、刺少,是曬魚干的首選,十幾斤重的魚,刨去內臟,保留魚鱗,灑上白酒,耐心的女主人每日都會給魚做按摩,將鹽味一點點揉進肉里。待到魚肉徹底曬干,裝袋保存,嘴饞的時候拿出一塊,去鱗、浸泡,或蒸或紅燒,又是一道獨特的美味。
曬蔬菜
香噴噴的梅干菜,脆爽、有嚼勁的蘿卜干都是婺城人心頭愛。冬季制作完成,儲藏起來可以吃一年甚至更久。霜降后的雪里蕻、大白蘿卜是最佳的制作材料,一個先腌后曬,一個先曬后腌,簡單的制作,卻是傳了幾代人的美味。婺城人的童年回憶里一定都有它們的一席之地,梅干菜炒肉、蘿卜丁炒肉末,分分鐘就能干掉一大碗飯。
曬臘肉
肉不能太肥,也不能過瘦,金華土豬的五花肉就是最佳選擇,將五花肉切成長條狀,洗凈、晾干表面的水分,灑上白沙溪水釀造的白酒,靜置兩小時,既有防腐效果又使肉質更加醇香,放入秘制大料缸中腌制一周左右,待充分入味,再掛到太陽下晾曬,曬的時間越久,臘肉的香味越濃。經過五六個太陽的晾曬,臘肉仿佛重新獲得了生命力,肥瘦相間、晶瑩剔透,蒜薹炒臘肉、豌豆炒臘肉、蒸臘肉,美味至極。
曬醬鴨
三年以上的水鴨,放養、不吃飼料,這就保證了鴨肉的品質,大料中浸泡一周。晾曬前一個關鍵的步驟決定著醬鴨的顏值,那便是上糖色。上完糖色的醬鴨看起來更飽滿,越曬越有光澤。醬鴨的吃法也非常簡單,放蒸籠里蒸熟便是一道美味,老鴨肉的韌勁有點彈牙,越嚼越香,再熱一壺老酒,豈不美哉!
曬香腸
農家香腸是每家每戶過年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肥瘦比例、咸淡程度、是否加辣,都可以按照自家人的口味偏好去定制。制作香腸一般選用豬后腿肉,將肉切成小顆粒,按照各自喜好調味,將肉灌進洗凈的腸衣內,用棉繩將香腸綁成段,連成串,掛在陽光下,好似一串串紅炮仗,喜慶異常、年味十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