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金華進入“兩會”時間。在今年市“兩會”上,“民生福祉”再度成為熱議的話題。會場內,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會場外,百姓通過報紙、廣播、電視、手機客戶端等密切關注“兩會”動態。聚焦百姓關切,增進民生福祉。圍繞交通建設、老舊小區改造、教育公平等工作,婺城百姓議熱點、談期盼、話未來,紛紛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構建大交通格局
為城市品質賦能
交通的發展,不僅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也給沿線的村莊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一條帶動金武兩地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通道,去年10月,金武快速路正式開通了。“快速路的開通給我們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更給我們帶來了不少的發展機遇。”雅畈二村的村支書黃偉對此感受頗深,“隨著選擇到我們村工業園區發展的企業越來越多,村集體的收入有了明顯提升。”
公共交通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一環。“現在的公交路線越來越多,去什么地方都很方便。”近年來,隨著BRT2號線和4號線的開通,家住婺城新城區的徐璐不禁感慨如今公共交通的迅速發展。而對于如何進一步優化公共交通,徐璐也有自己的看法,“希望政府繼續堅持‘公交優先’,除了滿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出行方便外,還可以考慮增設旅游公交專線,將一些熱門景點串點成線,進一步方便市民出行游玩需求,更好拉動旅游經濟發展。”
雙溪西路全線貫通;金武快速路實現通車;45省道正在加快建設……打通斷頭路,進一步優化路網結構。近年來,婺城以“高質量、走前列、答高分”的奮斗姿態,不斷掀起交通廊道突擊戰,連續攻克工程建設中鐵路下穿、高壓線遷建和征遷遺留等重大難題,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提升。家住市區的汪先生對近年來全市交通路網的的不斷優化表示了肯定,同時他也表示,希望政府重視交通路網外擴的同時,也要關注城市道路的優化,通過加大科技治堵力度,合理施劃路面泊位,實施差異化收費政策,提高泊位周轉率等有效措施,進一步緩解市區擁堵現象。
公路通暢,產業興旺,農村公路交通網的互聯互通,帶動了山鄉生態農業、林業經濟、文化旅游業的蓬勃發展。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莘畈鄉按照“山水莘畈,體旅之鄉”的發展思路,連續舉辦了多場大規模的運動賽事。而湯蘇線公路沿線,獼猴桃、藍莓已銷往各個城市,塔石麻糍、番薯干名聲在外,老村古街、梯田云海讓人流連忘返……市民汪園盛表示,希望交通部門能繼續“建好、管好、養好、運好”道路,讓城鄉路域環境更加美麗、更加潔凈,修一條路,造一片景,提升市民一路暢行的體驗感和幸福感。(記者朱慧敏)
深化老舊小區改造增強百姓幸福感
走進北苑小區,只見綠樹蔥蘢,小區內環境整潔,步入其中猶如漫步公園,讓人心曠神怡。小區居民胡艷跟隨著音樂跳起了廣場舞,好不愜意。“以前看到別人居住的漂亮小區,心里很是羨慕。如今,我們也可以在小區公園里聊天、健身、跳舞,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就在眼前。”胡艷介紹,自老舊小區改造以來,北苑小區的居住品質有了質的飛躍。她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建立長效保持機制,讓老舊小區居住環境越來越好。
在祝豐亭社區的曙光花園小區,樓道墻壁粉刷一新,處處彰顯著干凈整潔的新氣象,居住在這里的人們正享受著老舊小區改造的紅利。“我現在每天都會來樓下走走,鍛煉身體,小區改造以后路好多了,下雨天也不積水。”88歲的居民方春環樂呵呵地說道。
呂新民今年70多歲了,家住鄭崗山社區今飛宿舍。對于小區新加裝的扶手,他表示很滿意。“但小區還有部分殘疾人,想出門還是不太方便。”呂新民希望,政府能在老舊小區大力普及無障礙設施建設,為特殊人群出行提供便利。
停好電動車,掃碼充電,家住城北街道的黃阿姨一連串動作非常熟練。“自從小區裝上了充電樁,再也不用從家里拉線充電了。”對于這個小區新裝的智能充電樁,黃阿姨十分滿意。“不僅方便,它還挺‘聰明’的。充滿電后,多余的錢還會退給我。”黃阿姨希望,在智能充電樁推廣的基礎上,可以加裝智慧煙感、智慧消火栓水壓檢測系統,為老舊小區消防安全筑牢一道堅實的“防火墻”。
“現在,整個小區亮堂不少,私拉電線、亂曬衣服的現象沒有了,小區干凈了、硬件設施上去了,大家也都自覺愛護公共環境了。”在常樂小區住了近30年的鄧金芬老人對改造后的小區環境豎起了大拇指。破舊立新,一步一景。昔日看著難受、住著堵心的常樂小區“顏值”大大提升,這種獲得感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讓鄧金芬一家喜上眉梢。(記者徐美琴)
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社會發展筑基
教育事關人民福祉與社會未來,只有實現人人上好學,校校有名師,優學優教,樂學樂教,金華才能真正成為創新之城、幸福之城,成為浙中地區的人才策源地、科創發動機。全面實施教育現代化戰略,建設教育強區,辦人民滿意的高品質教育,始終是政府與教育界心系所在。
作為金華四中校長,童桂恒全程見證了金華教育欣欣向榮的蓬勃氣象,并提出了他的期待,“我希望,政府可以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集團化、品牌化的建設,推進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全面實施‘初中強校’工程,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促進學校特色培養,加快提升初中教育均衡發展水平。”
“近幾年政府通過公開招聘、全科教師招聘、區外優秀教師引進等方式,大大優化了教師資源配置,但部分學區仍存在中小學教師團隊年齡老化、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孫晨是東市街小學的一名科任教師,長期活躍在教育一線的她對婺城教育現狀有著切身感受,“希望政府能推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繼續加大中小學教師補充力度。”
被納入浙江省2020年民生實事項目的羅店鎮老年學堂自去年9月開課以來,深受各界老年學員喜愛,老年學堂負責人陳利萍感嘆道,“老年人的學習熱情都很高,課程報名非常火爆,今年增設的新班也已經在落實中了,”欣慰之余,陳利萍對金華市老年教育的前景充滿期待,“希望政府進一步推進成人繼續教育服務工程,將終身教育的發展納入區域發展規劃,全面建設學習型社會。”
同樣密切關注著教育事業發展的還有家長梁強偉,“我希望,政府與學校在加快提升教育質量、全面實施立德樹人的同時,也能多加關注家長的需求,統籌協調各類社會資源單位,豐富家長的學習資源,同心戮力教育事業的發展,共同助力莘莘學子的成長。”
推動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是時代的重托和群眾的期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百年發展的基石。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齊心共建下,金華教育事業將駿馬再揚蹄,而婺城也將為擦亮金華教育“金名片”貢獻堅實力量。
(記者翁哲寧)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