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苑文、徐樂攝
今天是3月5日,也是“學雷鋒日”。這一天,全中國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雷鋒”這個年輕卻永恒的名字。斯人已逝,溫暖長存。在婺城的大街小巷,系列學雷鋒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
雷鋒爺爺樹榜樣,爭做“活雷鋒”
曹榮安,這位須發雪白的耄耋老人,堅持環保事業40多年,義務開展雷鋒精神宣傳20多年,將他大半生的心血都投入了這項融進平凡生活卻意義重大的事業中。
曹榮安的雷鋒課堂不知感召過多少人,他的環保故事更深深打動了幾代人,種種殊榮夾帶著大家對這位“環保老人”、“雷鋒爺爺”的敬仰接踵而來。在2006年,曹榮安榮獲“浙江省首屆慈善獎個人獎”,2014年,曹榮安被評為“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近些年來,“全國最美志愿者”等榮譽接踵而來……
一塊塊閃耀著雷鋒光環的榮譽證書和獎杯背后,是曹榮安幾十年如一日的真誠付出。多年前,他親手創辦了金華市雷鋒文化館。這個有些局促的小課堂,環保的陽光卻無處不在。用于解說雷鋒螺絲釘思想的道具、坐靠寫字的桌椅、無一不是低碳回收的產物。曹榮安就是那個變廢為寶的魔法師。眼觀四周,過期掛歷的空白反面被印上雷鋒頭像掛在墻上,廢棄的廣告銅版紙被重疊在一起,替代了展陳KT板,一只只曾被丟棄的拉桿箱,被曹榮安和志愿者們清理干凈,翹首等待著它們發揮作用的時刻……
由40多年前因集郵愛好被郵票上的環保宣傳語所打動,低碳理念早已融入曹榮安的生活,成為他的一種習慣。當曹榮安從垃圾桶中翻出一個被丟棄的拖把,費力地卸下可回收利用的木棍,從垃圾房里拾掇出廢棄的硬紙板,每天堅持用廢水沖馬桶,偶遭他人費解,曹榮安便會一邊繼續自己手里做的事,一邊與人耐心解說,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引導旁人開始低碳生活。
多年來,曹榮安視環保事業、雷鋒精神傳承為己任,奔走各處,熱情呼號。在香港,在澳門,在臺灣……曹榮安無時不刻都在踐行著他的環保理念,走到哪兒,撿到哪兒。在日本,在韓國,在朝鮮……曹榮安不分國界地宣傳著中國人的雷鋒思想,走到哪兒,講到哪兒,他的環保理念及雷鋒精神宣講詞被現場翻譯為多國語言,遠播全球各地。
2010年,曹榮安在有關社會力量的支持下,創建雷鋒文化館,無償展出雷鋒主題個人藏品1.3萬件,累計接待參觀人數13.5萬人次。藏館中,雷鋒像章、雷鋒日記、印著雷鋒頭像的筆筒、景德鎮燒制的雷鋒瓷像,一份份歷史原件讓那個被奉獻精神、集體主義思想溫暖的奔騰年代,仿佛躍然眼前。無論嚴寒酷暑,曹榮安堅持組織來訪者抄寫雷鋒日記,開展雷鋒精神及環保主題講座,并帶領參觀者體驗環保志愿者生活,傳承雷鋒精神。
曹榮安相信,“只要是對的事,就要堅持下去。把簡單的事情做對,把平凡的事情做好,日積月累,便能收獲一段充實的人生。努力讓自己做到最好,就可能影響他人,就可能改變世界。低碳的生活方式將緩解地球的生態危機,雷鋒精神可以填補人們信仰的缺位!
曹榮安的言傳身教,影響學校、企業、社區及社會人士自發組建34支志愿者團隊,上至黃發老者,下至垂髫小兒,更多的是擔當祖國未來中流砥柱的青年人,共同構成踐行環保理念、宣傳雷鋒思想的大梯隊,紛紛走進金華的街頭巷尾、村前屋后,從撿垃圾、清理牛皮癬等小事做起,環保理念與雷鋒精神隨之深入人心……
校園教育年年新,傳承“雷鋒情”
目前,曹榮安老人已援建包括金華在內的11個雷鋒紀念展藏館,“綠色之友“、“宋大姐”、“彩虹公益”……一個個閃亮而溫暖的名字穿過大街小巷,牽引困境中的人們走向光明的未來。
這支雷鋒火炬從一個個“活雷鋒”傳遞到四面八方,感染了代代校園“小雷鋒”。金華市環城小學雷鋒事跡展覽室就是由金華雷鋒文化館捐建,室內展陳有200多件雷鋒紀念品。
金華市環城小學依托傳統文化傳播與傳承,積極踐行“暖教育”。環城小學的小朋友們將溫暖旅程引向了整個金華城。
婺城小學則開展了“六個ー”學雷鋒系列活動,看一個學雷鋒視頻、畫一張學雷鋒手抄報、唱一首學雷鋒的歌曲、讀一句雷鋒名言、講一個雷鋒的故事、做一件好事。學校積極倡導孩子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學習雷鋒對待生活的艱苦樸素精神、對待他人的奉獻精神、對待學習的釘子精神。
3月1日至3月5日,金華市育才小學少先隊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學雷鋒主題活動。活動以“親子共寫雷鋒日記,雷鋒精神代代相傳”為主題,通過各種形式的“家”活動,傳承了雷鋒精神,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雷鋒精神的傳播,不僅可以從家長到孩子,也可以從孩子到家長,每個人都可以是踐行者。育才小學校長梅佩芳告訴我們,“當年,雷鋒同志用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了溫暖的故事;今天,我們用親子共寫《雷鋒日記》的形式讓經典永流傳。雷鋒精神日日新,孩子和家長都要好好學!”
公益組織代代出,做好“雷鋒事”
如今,伴隨“公益創投”等社會公益項目孵化機制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人和隊伍參與到社會公益事業當中來。近幾年,婺城大地上也涌現出不少優秀的公益組織。
“紅石榴”因為一位唐氏患兒的媽媽的愛,專注于16名殘障兒童的社會化教育;“大腳丫”因為孩子的一雙純凈的眼眸,開始幫助走失兒童找到重返家園的路;“醫路相伴”因為一位醫生對癌癥患者的關愛,相伴病痛中的人走出精彩的人生;“小星球”因為曾經接受助學的感恩,正努力將這份公益大愛傳承下去……
學雷鋒從點點滴滴做起,雷鋒精神傳承從身邊的事做起。除了這些公益組織,還有不少愛心企業加入了“學雷鋒”的隊伍。多年前,浙江山山家食品有限公司就被授予“學雷鋒活動基地”稱號。近幾年,每到臘八節,有這樣一群穿著紅制服的人,他們便會在金華市區16處開展免費分發臘發粥活動,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山山家公益活動志愿者。
這樣的施粥活動,“山山家”堅持了許多年。由此,一種暖心的默契在這個企業與金華廣大群眾之間悄然生成。這碗“微不足道”的臘八粥漸漸成為金華城市街頭獨有的“寒冬時尚”。如今,每年的施粥隊伍已壯大到400余人,并還在增長中。
其實,“山山家”的公益品牌也曾經歷過一段長跑,在企業內連續三年開設“暑期小候鳥班”,圓了企業內100多名外來務工父母的“親子團圓夢”;專門設立哺乳室,圓新媽媽“終生哺乳”的“健康育兒夢”。后來,“山山家”走近社會中需要幫助的人們,連續一學期、每周一次,給箬陽中心小學、塔石小學等偏遠山區小學送去2萬多只面包,圓大山里“從沒吃過面包”的留守兒童的“面包夢”;帶著全套烘焙設備,走進啟圣聾啞學校,圓了聾啞孩子“當一個面包師”的夢想。再后來,“山山家”拾掇起遍地的“微夢想”,能實現多少,就實現多少,為抗戰老兵、細菌戰受害老人送去節日慰問,給孤寡老人過集體生日,為白龍橋天姆山小學的孩子們辦一場畢業晚會……
各崗各位學雷鋒,學做好“三!
3月4日上午9點,在金華廣福醫院門診大廳里,一場學雷鋒活動如期啟動。
“我們學雷鋒,就是要做好事。我們了解雷鋒事跡,學習雷鋒思想,更要持之以恒地踐行雷鋒精神,做人不怕吃虧,干活不怕吃苦,遇事不怕挫折……”活動現場,“環保老人”曹榮安依舊不改多年的耐心與真誠,向在場參與者宣傳雷鋒精神。
這位耄耋老人從最初的自己學雷鋒,到發動社會各界學雷鋒,聯合社會公益組織學雷鋒,這一次,他提出了“崗位學雷鋒”的理念,“我們堅守好各自的工作崗位,盡職盡責做好每一件事,服務好每一位群眾,就是學雷鋒!
今年以來,各行各業開展了爭當老黃牛、孺子牛、拓荒牛的活動。在此次活動中,金華廣福醫院兩位援鄂醫務工作者發出愛崗敬業學雷鋒的倡議。
據了解,圍繞“學雷鋒”活動,金華廣福醫院首先在呼吸病中心共100多名醫務工作者中分病區開展競爭評比,在團隊中掀起學雷鋒熱潮。
金華廣福醫院副院長、呼吸病中心主任吳曉虞表示,經歷了2020年疫情防控,讓我們醫務工作者感受到,更要像雷鋒一樣,立足崗位職責,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據悉,下一步,金華廣福醫院將以呼吸病中心學雷鋒試點為起點,在全院循序推進崗位學雷鋒相關工作。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