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勝、張紅星、攝影黃詩媛
箬陽鄉瀛頭村位于金華南部偏遠山區,是一處鮮為人知的紅色圣地。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粟裕將軍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挺進婺南山區,開辟浙西南革命根據地,革命烽火遍地燃燒,瀛頭村戴村自然村、周塢自然村內多名進步青年先后入黨,支持紅色革命。
瀛頭村群山懷抱,風光旖旎,耕地肥沃,還有高山云霧茶“箬陽龍珍”,是一處休閑避暑、觀光游覽的好地方。近年來,瀛頭村堅持“黨建紅”引領“生態綠”,將紅色精神融入黨員隊伍建設,全力打造美麗鄉村,打響茶葉品牌經濟,描繪了綠色茶鄉發展新畫卷。
革命后人憶先烈
沿著曲折的山路,穿過廣袤的山林,近日,記者來到距離金華城區50多公里的瀛頭村,拜訪了革命烈士邱根太的孫女戴舍梅(因避難而改姓)。在戴舍梅家中,她翻出了爺爺的《革命烈士證明書》,向記者講述了祖輩為革命事業獻身的英勇事跡。
“小時候,我經常聽奶奶和父親跟我講爺爺的故事,爺爺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奉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精神,影響了我的一生!贝魃崦氛f,其實他們一家并不是瀛頭本村人,爺爺犧牲后,奶奶帶著父親和小姑逃難來到了這里。
邱根太,是原湯溪縣昭利鄉處塢嶺村人。1935年6月,謝文清帶著六位同志偽裝成農民開展地下活動,結識了邱根太,并介紹他入黨。成為黨員后,邱根太又很快加入了紅軍隊伍,在他的影響下,邱氏其他兄弟也先后參加紅軍,在宣遂湯根據地開展艱苦的游擊戰。
邱根太是紅軍分隊領導,分管組織工作,經常便衣游走于各鄉村,開展地方事務協調。1944年春節前后,國民黨對宣遂湯根據地進行了一次血腥大清洗,邱根太被叛徒誘捕。臨刑前,敵人對邱根太等人嚴刑拷打,上老虎凳,灌辣椒水,用盡各種酷刑,但他們堅貞不屈,直至英勇犧牲。
邱根太犧牲后,國民黨燒毀了處塢嶺村所有房子,到處抓捕烈士的妻兒老小。邱根太的妻兒設法避難,來到了瀛頭村,隱姓埋名。1972年,邱根太的兒子戴金桂將父親尸骨移至瀛頭戴村金堂后山,邱根太的英雄事跡開始在村內口口相傳。
后來,戴金桂每年都會被邀請到瀛頭小學講述父親的革命故事,紅色基因深深融入了大山學子的血脈。如今,戴舍梅接過了傳承紅色基因的“接力棒”,身為瀛頭村婦女主任的她,扎根山區為群眾服務,展現出這一代人的價值追求和不懈努力,讓紅色血脈生生不息永相傳。
以茶為媒領民富
瀛頭村自然環境優越,種茶、產茶歷史由來已久,家家戶戶都有幾畝茶園,村民都有著采茶、制茶的好手藝。每年四月,巍巍九龍山上連片茶園蓊蓊郁郁,悠悠茶香沁人心脾,茶農戴上草帽、系上圍裙,三五成群地來到茶園采摘新茶。
茶葉,是瀛頭村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但是由于位置偏遠,交通不便,村民家中的茶葉、筍干、土蜂蜜等純正的山里土貨都被“困”在了大山里。如何讓高品質的高山云霧茶走出大山,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是擺在瀛頭村兩委面前的一道“難題”。
2020年,“箬陽龍珍”入選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為茶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今年春茶一上市,瀛頭村便在駐村“第一書記”殳曉麗的牽線搭橋下,依托供銷社和農合聯平臺,對接茶商上門收購茶葉,同時對接金農好好婺城品牌旗艦店,積極幫助茶農拓寬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助力村民春茶開賣。
好的產品也需好的舞臺。今年四月,婺城區舉辦第三屆茶文化節,為瀛頭村帶來了巨大的人氣,來自市區及周邊縣市的游客以茶的名義聚集到這里,賞風光、聞茶香。瀛頭村緊抓茶文化節的契機,組建代表隊參加摘茶、炒茶活動,進一步弘揚茶產業文化,為村民實現增收6萬余元。
“依靠茶商上門和活動流量,并不能從根本上幫助村民擺脫收入來源單一的困境,目前,我們正在籌劃成立村綜合服務社!膘瘯喳惛嬖V記者,村綜合服務社選址在村里一所閑置的辦公樓內,由區供銷社牽頭運營,建成后將保障村民生活、生產物資需求,同時,為茶葉銷售搭建專業服務平臺,進行統一包裝宣傳,打造品牌效益,繁榮農村經濟。
下一步,瀛頭村將依托好山好水積極發展茶產業,進一步提升茶葉生產方式和加工工藝,提煉茶品牌的人文歷史和品質特性,以茶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促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紅色引領譜新篇
行走在瀛頭村,農家小院里,裊裊炊煙,飄散著農家的飯香;古樹間,蕩漾著孩童的嬉鬧聲;石階上,滿溢著村民豐收的喜悅……在村文化禮堂寬闊的大廳里,婦女文藝骨干們正在排練舞蹈,為“七一”建黨節文藝匯演做準備。
“黨員干部帶領村民把日子越過越好,生活在這里感覺非常幸福,我們想通過舞蹈的方式感恩黨,贊美黨。”村民章云香一邊舞動著,一邊樂呵呵地說道。激昂的音樂,優美的舞姿,燦爛的笑容,展現了瀛頭村民幸福的生活面貌。
近年來,瀛頭村兩委堅持“黨建紅”引領“生態綠”,形成組織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的磅礴合力,描繪了綠水青山新畫卷。自開展小城鎮綜合整治以來,瀛頭村借助環境的獨特優勢,因地制宜,創出了自己的特色和亮點:村民家門口的閑置水缸搬掉了,多余的柴火重新碼好了,一批批廢棄物清理掉了,龍潭溪邊建造了木質圍欄,村莊道路重新修繕了石板路,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得到很大改善。
“想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必須要有一支能干事的隊伍,要有過硬的本領!卞^村黨支部書記鄭小平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瀛頭村擁有濃厚的紅色文化資源,要將紅色基因融入到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以更飽滿的創業干事激情譜寫村莊發展新篇。
據了解,不久前,瀛頭村兩委干部與婺城黨史辦成員一起探尋了處塢嶺村,在這一處曾點燃革命烽火的紅色小山村,翻開激情難忘的戰斗詩篇,重溫革命先烈的紅色歲月。下一步,瀛頭村計劃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申請建設紅色教育基地,讓紅色基因為村莊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