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婺城迎來高溫酷暑天氣。正當大家在空調房里躲避酷暑的時候,有這樣一群人堅守在崗位上,為城市的建設、環境的美好、經濟的發展忙碌奉獻著。近日,記者實地探訪,將鏡頭對準那些一個個被汗水澆濕的面孔,體驗他們在烈日下的生活,致敬冒著高溫辛勤工作的勞動者們。
快遞小哥:烈日下的“趕路人”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承擔著信件包裹“最后一公里”派送任務的快遞小哥,每天頭頂烈日,腳踩熱浪,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將一份份包裹及時送到市民手中。近日,記者跟隨郵政快遞員洪建文,體驗高溫下快遞小哥的一天,感受那些不為人知的辛苦付出。
上午7時許,太陽露出了“毒辣”的面目,室外氣溫已經達到38度,烈日的灼燒下,記者只是在太陽底下步行就已是滿頭大汗。此時,洪建文已經在郵政金西投遞部工作了近1個小時,忙著卸貨、分揀包裹和掃描裝車。
“我負責莘畈、塔石路段的快遞收發,這條線路我跑了快15年了,各村各戶我都熟得很。”上午8點半,記者跟隨洪建文出發派件。為了追求送件效率,抱著快遞的洪建文在炎炎烈日下健步如飛,記者明顯感覺體力不支,只能看著快遞小哥“瀟灑”遠去的背影。
“現在平均一天要送近100件快遞,因為社會民營快遞還沒有開通‘快遞下鄉’業務,我還要代送他們的包裹。”洪建文告訴記者,莘畈、塔石路段途經18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140多個投放點,全程有128公里。“雖然農村快遞量沒有城里多,但是工作量是有增無減的,如果不抓緊派件,只怕是天黑都回不了投遞部。”
“您好,您的快遞馬上就到了,請問您在家嗎?”在快遞投放點,洪建文提前與下一站的客戶預約派件。因為整天在山村里穿梭送件,洪建文的臉和胳膊被曬得黝黑,掀開袖口,能明顯看到一條“黑白分界線”。派件途中,總有熱情的村民遞來涼水,并叮囑他“慢點跑,別中暑了。”
“自從干了快遞這一行,早就習慣了高溫酷暑,以前騎自行車、摩托車送快遞才叫艱苦,一天下來衣服是干了又濕,濕了又干,現在有這條件已經很幸福了。”上午10時許,洪建文行駛在莘畈水庫沿線崎嶇的山路上,回憶起十數年來的快遞之路,頗為感慨。一路奔走派件,此時的洪建文早已汗流浹背,但仍然游刃有余,送件取件井然有序,絲毫沒有影響工作效率。
“小洪,午飯吃了沒,來我家簡單吃點吧。”中午12點,洪建文來到距離金華城區50多公里的莘畈鄉井下村落腳。“農村里很少有飯店,我們山區快遞員的午飯經常沒著落的,飽一頓餓一頓,時間久了,村民也都把我當家人了,現在是餓不著咯。”洪建文笑著說道。稍事休息后,洪建文帶著記者再次啟程,繞道塔石鄉上陽村、山坑村、井上村繼續投遞包裹。
下午2點,送完一整車快遞的洪建文終于回到郵政金西投遞部,此時,記者早已頭暈眼花,累得無法動彈,而洪建文還未來得及休息,又開始來回彎腰分揀裝車。結束了上午128公里的投遞之路,下午他還要再次往返莘畈鄉投遞剛抵達的包裹,要一直忙到晚上六七點才能下班。
經過了一天的體驗之旅,記者對快遞小哥的艱辛和不易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婺城,還有無數的快遞小哥,他們每天電話不離手,腳步不停歇,皮膚被烈日炙烤,衣服被汗水浸透,卻依然堅守崗位,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當我們從他們手中接過包裹時,請別吝惜一句感謝,一聲叮囑,一瓶冰水,因為這是能讓他們高溫中倍感欣慰的“一襲涼風”。(記者張紅星)
白衣天使:空調房里的“濕發”護士
七月酷暑,馬路上的柏油路面冒著“熱氣”,能夠呆在空調房里工作是每一位“打工人”的愿望。然而,有一種職業,雖然是在空調房中工作,依然每天大汗淋漓,那就是一年四季身穿潔白工作服的護士。近日,記者走進婺城區人民醫院,跟隨護士長鄭冬梅的腳步,記錄“白衣天使”艱辛的一天。
鄭冬梅從事護理工作已有18年。早上7點,鄭冬梅像往常一樣來到醫院,穿好重癥監護工作服,換上綠色工作鞋,對著鏡子仔細整理儀表。“我們是早上7點半上班,但我一般都會提前半個小時到科室,做好一天的準備工作。”鄭冬梅說。
隨著換班護士陸續交接工作,鄭冬梅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昨晚睡眠怎么樣?今天感覺如何?有沒有哪里不舒服?”鄭冬梅走到每張病床前,一邊仔細查看病人的飲食情況表、生命體征以及皮膚狀況,一邊與患者交談。由于ICU患者需要長期臥床,容易引發壓瘡,每隔兩個小時,鄭冬梅就會幫助病人進行翻身,保持床單的清潔。
8:00,是鄭冬梅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要安排病人化驗、采血、霧化等。她熟練地拿著采血器具,一邊為病人采血,一邊與患者聊天,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護士長,有位患者情緒不太穩定。”為幾位病人采血后,鄭冬梅被一名護士叫走。“您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我們就是你的家人,不用擔心,我們會照顧好你的。”面對情緒失控的病人,鄭冬梅悉心寬慰,耐心安撫。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指向了11點,鄭冬梅囑咐其他護士去吃飯,自己卻留在了崗位上,先為病人喂起了午飯。看著患者開心地吃著餃子,鄭冬梅的眉眼間流露出溫柔與開心。11:30,護士們陸續回到崗位上,鄭冬梅才匆匆吃起午飯。午飯后,還沒來得及休息的她,又重新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媽媽,你今天什么時候回家?”17:06,鄭冬梅的女兒打來了電話,本該下班的她,卻因為心里放心不下病人而選擇了繼續堅守在崗位上。“平時我工作忙,孩子由她奶奶照顧。每當面對孩子時,我都感到很愧疚。但是作為一名護士,守護病人是我的責任。”說這話時,鄭冬梅眼眶逐漸濕潤。
18:55,一天的工作終于結束了。鄭冬梅摘下一次性醫用帽時,頭上的發絲已經濕透,她并未意識到有何不妥,只是慢慢拖著疲憊的身體朝著家的方向走去……作為護士,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他們把大部分時間留給了病人,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奉獻了自己的全部。
“給我一支蠟燭,那是青春跳躍的火焰;給我一頂燕帽,那是守護生命的燦爛……”從穿上護士服,戴上燕尾帽的那天起,無數像鄭冬梅一樣的“白衣天使”,把南丁格爾式的護士誓言奉為自己的人生信條,并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努力踐行著。(記者張曉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