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和春
在北京閑居的時日,凡在霜降前后總有一種沖動,要到香山去看看那漫山的紅葉,這大概是我對香山紅葉的一片癡情吧。
早在20世紀90年代盛夏期間,我曾相約一位來自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朋友到北京香山旅游。
當我們乘車來到香山汽車站后,沿著古木參天的林蔭石步道進入香山公園。我倆都是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長在紅旗下,又經歷過那個特殊年代的洗禮,首要的目標就是前往雙清別墅。雙清別墅位于香山南麓的半山腰,環境幽雅,周邊是蒼翠欲滴的竹林、遮天蔽日的銀杏,還有高大挺拔的松柏與古樸的建筑相得益彰,吸引著慕名前來的各位游客。然而真正使雙清別墅聞名天下,成為海內外的游客打卡目的地的原因,則是1949年3月,中共中央從西柏坡進京,第一站就進駐香山雙清別墅,在香山繼續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爭,并籌建了中央人民政府。這期間,這里是中共中央的指揮中心,是扭轉中國命運、決定中國前途大事的神經中樞。
那些慕名前來香山的人群雖是為欣賞紅葉而來,更是前來瞻仰新中國的領袖們運籌帷幄、指揮千軍萬馬,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偉大歷程。那次游覽香山雖是盛夏季節,享受了香山森林公園的綠蔭蔽日、清涼宜人,但卻無緣一睹香山紅葉的神奇與精彩。我只好在香山公園外著名的“買賣街”店面里購買了一套十二張塑封著五角紅楓葉的書簽,作為香山紅葉的精華帶回金華權當到過北京香山的紀念。
楓樹是多數人所熟知的一種高大落葉喬木,楓葉色澤絢爛、形態別致優美,可制作書簽、標本等。秋天天氣變冷,樹木生長減慢,樹葉里的葉綠素會逐漸減少,最后只剩下葉黃素,樹葉也就變成了黃色。而楓葉里含有一種特殊的物質——花青素,它和葉綠素正好相反。隨著天氣轉涼,數量會逐漸增多,使楓樹葉變成了火紅色以至深紅色。
直到2012年后,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來往于金華與北京兩地。每當霜降前后,秋高氣爽之際,只要時間許可,我總會樂此不疲前往香山游覽,特意攀爬到香山的各個山頭上欣賞紅葉的美景,當然也就搞清了香山紅葉的廬山真面目。
人們喜歡在秋高氣爽之際,登山賞景,愉悅心情。而在京城或到京城的旅游者,往往就把香山作為登山賞景的最佳選擇。香山,因山中有巨石形如香爐而得名,是離北京城中心最近的一座名山勝地,登上香山可以遠眺或俯視繁華的北京城,遠遠看去偌大的京城斑斑駁駁,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燦燦、紫氣騰騰,令人目不暇接,也令人目眩神迷。乾隆年間將金朝以來的香山永安寺經擴建而定名為靜宜園,使香山成為一處靜而舒宜,雅靜之園,如同世外桃源一般,恍如仙境。1956年,香山公園作為人民公園面向公眾開放游覽。
如今,當人們一進入香山東大門,兩側或行道路旁那猩紅通透的顏色就會牢牢吸引你的眼球,第一感覺就會讓你感受到香山的紅葉真美,發自內心感到確實不虛香山之行,能觀賞到至真至美的香山紅葉。然而,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所云:“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此理同樣適用于在香山欣賞紅葉,眼前所見那是香山紅葉之一角,是楓樹之紅葉,而唱香山紅葉之主角還沒登臺亮相呢。當你漫步在香山,沿著登山游步道往上步步攀爬,視野會越來越開闊,展現在你面前的紅葉就會越來越多,從一簇一簇的紅葉,到整片整片的紅葉林。而當你登上靜宜園二十八之景點的玉華岫、看云起、森玉笏、蟾蜍峰、靜翠湖、馴鹿坡時,映入眼簾的才是層林盡染、漫山紅遍的秋天美景。
某日,我和夫人胡麗青帶著外孫女,推著幼兒小車,從東門進入香山公園后,穿過古典端莊的勤政殿慢悠悠地往上攀爬,一邊觀賞近處楓樹上的紅葉,一邊穿梭于人流之中。駐足翠靜湖,那以山為屏,漫山遍野紅葉景觀倒映在翠靜湖水面上,形成山水一色的奇特景觀,勝似那晚霞滿天,使人情不自禁吟唱起“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那美妙的詩句。
再繼續前行,過翠微亭來到看云起亭那陡峭的山坡下,我們只能撂下童車,抱著小孩徒步前行,手腳并用沿著彎彎的山道登上看云起亭?丛破鹪瓰殪o宜園二十八景之一,是個四角風景亭,位于馴鹿坡東側,取“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之意,這里才是觀賞香山紅葉的最佳景點之一,可以俯視北京西山南麓,目光所及盡是紅葉林區,那姹紫嫣紅,灼灼奪目的紅葉,“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真有“春色能嬌物,秋霜更媚人”之感觸。而這里的紅葉并不是人們常說的楓葉,而是一種北方常見的觀賞樹種黃櫨,早在西漢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就有“沙棠櫟櫧,樺楓枰櫨”園林觀賞功能的點評。
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黃櫨樹葉紅得像火焰一般。相傳,這些黃櫨樹最早是清代乾隆年間栽植的,經過200多年來的發展,逐漸形成擁有近十萬株的黃櫨樹林區。此時此刻,漫山遍野的黃櫨葉子已經逐漸變紅,形成火焰一般熾熱紅艷,美麗妖嬈,有鮮紅、猩紅、殷紅、潮紅、嫣紅等等色彩,在瑟瑟秋風中似片片紅霞,艷麗動人。美是自然的,也是勞動創造的。
黃櫨別名就叫紅葉,也稱紅葉黃櫨、黃道櫨等等,是我國重要的觀賞紅葉樹種。黃櫨是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樹姿優美,莖、葉、花都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夏天,黃櫨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呈粉紅色羽毛狀,在枝頭形成似云似霧的景觀,遠遠望去,宛如萬縷羅紗繚繞樹間,歷來被文人墨客比作“疊翠煙羅尋舊夢”,而被稱作“霧中之花”,故黃櫨又有“煙樹”之稱。燕京八景的“薊門煙樹”即是北京古薊門附近黃櫨開花之勝景。
深秋,葉片經霜變,色彩鮮艷,美麗壯觀;其果形別致,成熟果實色澤鮮紅、艷麗奪目。所以,黃櫨成為夏賞“紫煙”,秋觀紅葉的著名景觀樹。加之黃櫨其極其耐瘠薄的特性,更使其成為石灰巖營建水土保持林和生態景觀林的首選樹種。而香山可謂是國內賞楓的鼻祖,其紅葉馳名中外,是國內四大賞楓勝地之一,每年舉辦香山紅葉節時,每天都要迎來海內外數萬之眾,前來登山觀賞紅葉。
這些年,我也樂此不疲,或夫妻兩人或帶外孫女去攀登香山。香山峰巒層疊,澗壑交錯,四時皆有特色,春季花團錦簇,夏季濃蔭蔽日,秋季漫山紅葉,冬季里則是踏雪賞梅,快哉美哉!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