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這一趟沒有白來,收獲挺大,回去后就著手引進推廣新技術和新機械。”近日,在婺城區婺江絲雨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園,一臺乘用型采茶機靈活地穿梭其間,所到之處,碧綠的茶葉順著氣流輕松地滑進收集裝置。一旁觀摩演示的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云霧茶產業協會秘書長徐柏云告訴記者,為了來學習,他們驅車八小時、跨越七百多公里趕到婺城,確實不虛此行。
當天,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金華市經濟特產技術推廣站、金華市婺城區經濟特產站在婺城區共同舉辦了“茶園機械化作業技術與裝備現場交流會”,來自浙江、福建、湖北、江西、山東、河南、安徽、貴州等8省的100多位代表應邀參加。
據了解,該現場會是推進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課題“茶優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實施的具體舉措,也是落地落實浙江省科技強農、機械強農“雙強行動”的重要載體。
一個國家級現場會,為何在婺城區舉行?面對疑問,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給出了答案。
近年來,婺城區致力于把小茶葉做成大產業,把小茶園建成大景區,擁有茶園3.1萬畝。茶產業是全區八大農業主導產業之一,2021年全區茶葉總產量2865噸,產值達1.52億元。區委、區政府認真落實浙江省委工作要求,部署實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雙強行動”,區農業農村局加大對農業主導產業關鍵環節和機械裝備的補助力度,對茶園機械化設備補助提高到50%,鼓勵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新型農機引進和實驗示范,全面提升種植業科技化、機械化水平。
在政策引導和技術支持下,自2018年開始,婺江絲雨茶葉專業合作社對其承包的150畝茶園進行品種改良,按照1.8米的行間距種植了中茶108、菽北等無性系良種,進一步對茶園道路進行宜機化改造,以適宜茶園大型機械作業,打響了婺城茶園宜機化改造的號角。今年上半年,合作社引進了婺城區首臺套乘用型采茶機,也是金華市首臺套進行田間正常作業的乘用型采茶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這款乘用型采茶機每小時可采收3至5畝茶園,采茶效率比傳統的雙人手抬式采茶機提高3至4倍,與單人采茶機相比提高7至9倍,可大幅提升茶葉采收效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肖強介紹,該機器除進行茶園采摘作業,也可以進行茶樹修剪、修邊和茶園耕作施肥,能滿足茶園主要作業工序的要求。
“有了這臺機械,采茶效率提高了不說,采摘費降到5分錢,成本平均降低80%。”趙建平說,當時是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來干的,畢竟宜機化改造不僅對茶園行距、坡度有要求,還要砍掉老茶樹,相當于把后面幾年的收入切斷了。如今看來,這些努力都值得,對推動茶產業提質增效很有幫助。
除乘用式采茶機之外,現場演示的無人機和其他茶園作業機械,也備受關注。兩臺農用無人機馳騁在青青茶園上空,快速均勻地施撒著顆粒肥、進行著植保作業;茶園耕作機、除草松土機等機械一一亮相。
現場會上,技術與技術的交流,機械與機械的切磋,不斷碰撞出火花,讓參會者們受益匪淺。“機械化是茶產業發展的方向,此次交流學習,為茶園管理機械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蘭溪赤山湖綠色農莊有限公司負責人童正坤說,目前,企業正在對1000畝茶園進行宜機化改造,為乘用型采茶機啟用打下基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