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義烏“8·2”疫情發(fā)生以來,牽動了無數(shù)婺城人的心,也涌現(xiàn)出愈來愈多奔忙的身影。他們在防“疫”一線,匯聚起全民防疫的大能量,筑牢疫情防控嚴密防線。
婺城百余名黨員干部堅守抗疫一線
“這大熱天的,大家辛苦了!來來來,趕快吃點飯菜、水果填填肚子。”日前,在義烏市某隔離人員轉運點,婺城區(qū)交通運輸局局長、增援組組長姜建軍正在與轉運司機嘮家常,安撫他們的情緒。
高溫下的轉運工作,實屬不易。由于轉運期間機動性大,臨時性問題多發(fā)等原因,車輛到達集結點后時常需要長時間等待。當天下午,天氣炎熱,有人出現(xiàn)了焦躁情緒。
面對這一情況,在場的轉運工作人員、司機、醫(yī)護人員們一起互相鼓勵和打氣,共同克服因高溫天氣帶來的身體不適。
義烏“8·2”疫情發(fā)生以來,婺城迅速集結全區(qū)112名黨員干部前往義烏市增援。連日來,轉運工作人員克服恐懼和不適,穿著密不透風的隔離服不分晝夜地奔波在抗疫一線。“就算是深夜,我們還有半數(shù)多的隊友在轉運的路上。”婺城轉運工作人員盛曉華說道,時間緊任務重,轉運工作理當分秒不停,一刻不歇,作為黨員干部,越是艱難險阻越要挺身而出沖鋒在前,為兄弟縣市出一份力。
新冠無情人有情。在轉運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困難:群眾的不理解、長途轉運的勞累……大家直面難題,主動當好“安全守護員”“情緒疏導員”“防疫監(jiān)督員”。
婺城小學生捐零花錢為“大白”補給
“叔叔阿姨,你們辛苦了!這是我用平時攢下的零花錢買的東西,希望能為義烏抗擊疫情盡一份綿薄之力。”8月15日上午,婺城區(qū)疫情防控轉運工作專班迎來了一位小姑娘,她和父親一起將購買的20箱物資交到了工作人員手中。
小姑娘名叫陳思琪,是婺城小學三(3)班的學生。自義烏“8·2”疫情發(fā)生以來,她經(jīng)常在電視上看到?jīng)_鋒在一線的逆行者,被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和社會各界為抗擊疫情捐款捐物的行為所感動。她說:“在婺城‘4·15’疫情中,我們得到了政府和愛心人士許許多多的幫助。最后在叔叔阿姨和大白們努力下戰(zhàn)勝了疫情,謝謝他們的付出,我很感動,也想為他們做些什么。”
“天氣那么熱,好多大白沒日沒夜加班,志愿者們太辛苦了,我好心痛!”種種感動激起了陳思琪內心的波瀾。于是,陳思琪拿起手中的筆,描繪出不顧自身安危、與病毒搏斗的英雄“大白”,用一幅生動的《義烏加油!必勝!》畫作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并在弟弟生日當天,主動向父母提議:生日就在家里過,買個小蛋糕就好了,把省下來的錢,買一些物資捐給義烏抗擊疫情。
最終,陳思琪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大力支持。于是,在父母的幫助下,陳思琪通過婺城區(qū)紅十字會聯(lián)系到區(qū)疫情防控轉運工作專班,希望為一線防疫人員送去自家采購的十箱礦泉水和十箱方便面,用自己微小的光芒溫暖這座兄弟縣市,為在抗疫一線奮斗不止的叔叔阿姨們加油打氣。
“義烏疫情牽動著所有人的心,一線防護任務重、物資消耗量大,孩子跟我說了這個想法后,我非常高興。”女兒的溫暖舉動得到了家長的全力支持,陳思琪的父親表示,“雖然只是一份綿薄之力,卻代表著她的一份小小心愿,作為家長,我非常支持。”
小小少年,大大擔當!眼下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在全區(qū)各條戰(zhàn)線上,許多連續(xù)奮戰(zhàn)的一線防疫人員,正矢志堅守工作崗位。當日16時,收到這份飽含愛心與敬意的畫作與物資,更加堅定了他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與信心。“非常感謝孩子的心意,這份捐贈不僅讓我們心里暖暖的,工作起來也更有動力了。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所有孩子都能順利回到美麗的校園。”
有一種相守是和你并肩作戰(zhàn)
“老范,我先去核酸檢測點做準備工作啦。”8月15日18點,葉秀華和丈夫范錫平打了聲招呼便出門了。
“好,再過半小時我也下去了。”范錫平回道。
這個夜晚,范錫平這對六旬夫婦吃過晚飯后并沒有像往常一樣去散步,而是分別前往不同的核酸檢測點做志愿工作。他們都是婺城區(qū)城北街道鄭崗山社區(qū)歐瑞·德尚華庭小區(qū)居民,也是小區(qū)志愿者服務隊成員,以往兩人都在自己小區(qū)里協(xié)助全員核酸檢測工作,這回聽鄭崗山社區(qū)工作人員說另一個小區(qū)門口的核酸檢測點需要幫忙,葉秀華一口答應了下來。
“為大家服務,我很開心。”葉秀華說。此前有過相關培訓經(jīng)驗的她,在為居民們一個個掃碼錄入信息的過程中顯得格外嫻熟,幾乎全程站著為大家服務,只為節(jié)省更多時間。
而在德尚華庭小區(qū)核酸檢測點入口處,范錫平主要負責引導居民測溫亮碼,時不時提醒居民正確佩戴好口罩。“有時我也會去里面維護秩序,看到哪里缺人再固定在崗位上。”范錫平說。作為鄭崗山社區(qū)第九黨支部書記,范錫平時刻關注社區(qū)黨員群消息,這次一接到晚上全員核酸檢測志愿工作的通知,他第一時間轉發(fā)到小區(qū)黨員群,不僅自己參加,還號召其他居民踴躍加入。
“小區(qū)居民做志愿服務的氛圍很濃厚,我也是38年黨齡的老黨員了,能幫上忙的當然要幫。”范錫平憨厚地笑了笑。平時,夫妻倆在社區(qū)做各種志愿工作都是攜手相伴,這一次,夜色里的他們雖然身在不同地方,心卻連在了一塊兒。
矯正對象助力區(qū)域核酸檢測
連日來,婺城區(qū)開展多輪區(qū)域全員核酸檢測,一大批志愿者投身到防疫工作當中,其中部分志愿者還有另一個特殊的身份——社區(qū)矯正對象。他們主動融入社會,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傳遞正能量。
城北街道鄭崗山社區(qū)的矯正對象張某就是其中一員,因為張某白天還要上班,于是他選擇加入晚上區(qū)域全員核酸檢測的志愿工作當中。自8月11日以來,他積極參與核酸信息錄入登記等各項工作,為防疫工作貢獻一份力量,共同織好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防護網(wǎng)”。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鄭崗山社區(qū)工作人員表示,社區(qū)矯正對象積極參與到社區(qū)公益活動中,既增強了社區(qū)矯正對象的社會責任感,又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修復社會關系,能促進他們積極改造、更好地回歸社會。
防疫一線姐妹花齊心攜手綻芳華
“你好,請配合我們測量體溫,掃一下‘金華防疫碼’。”近日,在羅店鎮(zhèn)盤前村的暖心服務點,不時能看見兩張清稚的面容。她們是該村黨支部書記章軍的一雙女兒章紫妍和章雯妍,自義烏“8·2”疫情發(fā)生以來,二人主動請纓加入防疫隊伍,成為村民眼中的最美“姐妹花”。
“這些天爸爸很辛苦,正值番茄豐收旺季,他每天早起收番茄,白天還要定點排查,做好各項防疫工作。”姐姐章紫妍今年17歲了,她告訴記者,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這幾天,她和妹妹多次前往村里的暖心服務點,既當查驗員,又當宣傳員,在做好進村人員“一掃三查”工作的同時,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堅實屏障。而期間,她們難免要經(jīng)受高溫“烤驗”,真切感受到防疫人員的辛苦不易,更堅定了為防疫工作貢獻力量的決心。
前天晚上,在全村核酸檢測現(xiàn)場,兩姐妹也跟隨章軍的腳步奔赴在防“疫”一線。眼前,采樣“大白”不斷重復著咽拭子核酸采集操作,而綿延不絕的隊伍四處,村中黨員干部堅守崗位,維護秩序,確保村民應檢盡檢,不漏一人。
“請保持一米安全距離,提前出示健康碼。”當聽到妹妹章雯妍稚氣的呼喊時,熙熙攘攘的人群都不由自覺戴好口罩、排好隊。另一邊,章紫妍正在為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們生成核酸采樣碼,并細心引導他們做好相關防疫措施。一大一小“姐妹花”的賣力表現(xiàn),讓村民們笑容滿面,紛紛為她們豎起大拇指。
當天,直至夜晚10時,全村近800人高效有序地完成了核酸檢測。回家的路上,姐妹倆對章軍說:“爸爸,下次有需要我們還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