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彭麗莎)連日來,趁著晴好天氣,在婺城區雅畈鎮漢灶村的傳統榨糖廠,村民們正忙碌地熬制紅糖。一根根糖梗經過壓榨、熬制、成型等工序后,成了一塊塊原汁原味的紅糖。質樸純正的老味道彌漫在這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莊里,也吸引了八方游客。
在漢灶村,最知名的莫過于婺窯文化,婺州窯傳統燒制技藝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村內的婺州窯博物館,2700多平方米的場館內展示了婺州窯的燒制技藝、發展傳承歷史、各個時代代表作品,吸引著源源不斷的游客到來。除此之外,村里還有書屋、咖啡館、扎染坊等,寧靜的古村落里再次迎來了談笑有鴻儒的風雅歲月。同樣,在雅畈集鎮上的古街、民俗園、七家廳、將軍殿等古色古香的老建筑,無不令人回味。
據了解,雅畈鎮正積極推進婺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婺州窯)文化產業園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項目落地,項目計劃總投資6.5億元,6個地塊共計18594平方米,將以省級婺州窯文化產業園為目標,打造集非遺傳承、文化傳播、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游文化綜合體,助力鄉村發展。
如果說,傳統文化是未來鄉村振興的“靈魂”,自然生態則是鄉村發展不竭的源泉。
前不久,在剛剛舉辦的蔣堂柑橘節上,蔣堂鎮柑橘產業協會授牌,為種植戶們做大做強柑橘產業注入了“強心劑”。經過幾年的發展,蔣堂鎮的柑橘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籍籍無名到聲名鵲起,源于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勤勞質樸的村民。目前,柑橘產業協會內8家單位柑橘種植總面積504畝,“紅美人”規模種植基地2個,種植面積均超百畝,年產量超500萬斤,每畝收益超萬元。
作為農業大鎮,柑橘是蔣堂鎮特色品牌的一個分支,域內還有西瓜、葡萄、枇杷等水果以及大米等農產品。近年來,該鎮依托天然富硒土壤資源優勢,以農業為載體,拓展出文旅、休閑、體驗、教育等新環節,形成互動型、融合式發展新模式,以生態紅利催生美麗經濟,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統一。
美麗鄉村,不僅僅有優美的自然風光,還有悠久的傳統文化、獨特的觀光農業。近年來,婺城各個鄉村從“特”“融”兩個關鍵為抓手,充分挖掘當地的生態、區位、歷史、文化等獨特資源,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富民興村產業。同時,做好“融”字文章,將保護鄉村特色和引入現代元素結合起來,提升鄉村宜居水平,著力打造“美麗經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