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將至,“年味”漸濃。趁著空閑,李土華起個大早,在家門口乘上公交車,前往市區采購年貨。10多公里的路程,只需二十幾分鐘就到了。搬下山之前,李土華住在塔石鄉高田村,去趟城區,坐公交得花幾個小時,還得掐著點轉幾趟車。現在,打個盹兒就到了!
如今,李土華居住在蔣堂移民新村。社區內,一排排住宅樓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寬闊平坦,一棵棵大樹挺拔聳立,一株株鮮花競相綻放。家家戶戶住上樓房,水電網絡通到家中,學校、休閑廣場、公交站就在家門口。
在婺城,和李土華一樣搬下山過上新生活的有近1.4萬人。
區第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以下山安居創富工程統籌南部山區保護與發展,帶動山區群眾共同富裕”。為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2022年,婺城區聚焦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富得起”目標方針,深入實施“下山安居創富工程”,采取發展特色產業、培訓就業技能、完善社區管理等舉措,易地搬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這一年,婺城區確定箬陽鄉黃陽村等8個行政村、瑯琊鎮妙康里村等7個自然村為新一輪整村搬遷規劃村;
這一年,省、市易地搬遷整村搬遷政策享受范圍從原來的33個扶貧重點幫扶村擴面為高山遠山、生態保護區的60個村,受益人口從原來的2.3萬人增加到4.2萬人;
這一年,婺城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共爭取上級資金支持6984萬元,是前五年的3倍多,申報省級搬遷計劃2000人,如獲批預計可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240畝;
這一年,圍繞減輕搬遷農戶購房成本、提升安置點吸引力、增加安置人口,在安置房安置為主的基礎上,婺城積極創新安置方式,拓展搬遷途徑,實行貨幣化安置、廉租房安置、安置面積回購等多元化安置方式,并統籌省市區各類搬遷補助,加大補助力度,降低移民戶購房負擔;
這一年,蔣堂移民新村二期安置小區14.3萬平方米864套安置房,8月份完成竣工驗收;白龍橋安置小區8月底進場施工,項目概算總投資17.5億元,建設34.06萬平方米1872套安置房;
這一年,蔣堂移民新村二期開展了兩次安置分房,分房工作整體平穩有序,實施安置554戶1368人,其中,涉及低收入農戶38戶71人,地質災害避讓搬遷農戶104戶270人,塔石鄉2017年一戶一宅D級危房拆除戶52戶121人。目前,二期已交房369套……
既要搬得下,又要穩得住,更要富得起。2022年,婺城區還多措并舉注重就業創業引導,切實增加搬遷農戶收入。一方面,實施技能培訓扶持政策,鼓勵搬遷農戶參加各種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實現到市區、城鎮轉移就業。另一方面,大力發展來料加工,促進搬遷農戶在家增收。目前,婺城全區各下山移民小區已發展規模的來料加工點54家,有效促進搬遷農戶增收。
走向共同富裕,一個人都不能掉隊。未來,婺城區將用好用足上級有關政策,爭取更多移民資金,協調推進白龍橋安置小區建設,謀劃新一批安置地塊,持續做好下山安居后續幫扶工作,進一步增強搬遷群眾的自我“造血”能力,攜手合力邁向幸福新生活。
(記者?彭麗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