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轉眼又是一年“雷鋒月”。當下,來自婺城的志愿者們正以不同形式踐行和傳承雷鋒精神,為婺城的春天增添美麗。
陳貝“旼旼穆穆,君子之態”
2022年,激情酣暢的省運會一直從盛夏持續到了初冬,來自浙江師范大學的陳貝也在這里度過了人生中一段難忘的志愿服務旅程。在此期間,她也同時擁有了兩個身份。
賽事籌備時,她是婺城區省運“一辦十二組”的工作人員,負責協助賽事對接及保障志愿服務的落實。每位志愿者及時的餐食保障、心理疏導以及身份信息錄入……種種看得見的完美背后,都有著陳貝的一份在意和用心。在比賽日,她又擔任起了志愿者領隊,負責志愿者的崗前培訓、日常管理及處理各項突發情況。在隊友們的印象里,陳貝總是來得最早,又走得最晚。今年大三的陳貝臉上仍帶著幾分稚氣,但她沉穩的性格以及老練的工作能力,所有志愿者隊員都心甘情愿地喊一聲“貝貝姐”。
省運期間的經歷造就了無數的回憶碎片,火炬傳遞儀式成了其中最清晰的那一塊。當天,陳貝一組接手的是9號車,主要負責火炬手和一對一志愿者的投放和回收。活動培訓、桌面推演、實地演練,不斷的模擬改進讓陳貝的弦繃得緊緊的,她坦言:“直到我用對講機說出‘9號車已完成回收’前的那一刻,我的心依然是揪著的。”
在課余時間里,陳貝也是社區志愿活動的常客,無論是反詐宣傳還是各類主題活動,處處都能看見她忙碌的身影。林林總總一數,陳貝的志愿服務時長竟然高達300余個小時。談到這里,她提及了一句一直警示她的話:“旼旼穆穆,君子之態”,她希望自己能如此句一般“謙虛自省,不驕不傲”,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省運之旅已然結束,陳貝偶然還會想起自己整理過的臺賬、寫過的工作報告、處理過的矛盾。“這些都是我最寶貴的經歷,它們讓我飛速成長,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未來,我也會繼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饋這個社會。”陳貝告訴記者,如今她還在積極鍛煉,不斷提升知識水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站到亞運的志愿舞臺上。
劉群英“愛心與善行永不落空”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婺城區雙溪西路上的幸福家人素食餐廳時,身著紅馬甲的劉群英正在打包熱騰騰的飯菜。27份,數了又數,按照食客需求,份份不同,卻又色香俱全,營養均衡。
作為幸福家人公益協會的一員,劉群英為新獅街道柳湖花園社區的老人們提供“助老送餐服務”已有三年之久,在素食餐廳,每天一早廚房師傅便按照老人們的需求做出各類可口飯菜,而志愿者們的任務便是第一時間將義餐一一送上門去,并細心詢問飲食上是否需要再改善。
每當說起社區的老人們,劉群英便打開了話匣子:今年87歲的于奶奶是柳湖花園社區的一名獨居老人,其女在臺灣成家立業,劉群英便經常走訪上門,陪著老人聊聊天、解解悶,關心日常所需,解決老人用餐和精神陪伴問題。“有一次聽見我們來了,于奶奶還和通話中的女兒打趣,說現在我們要比親女兒還親。”劉群英的言語中透露出幾分自豪。
自2004年加入幸福家人公益協會以來,劉群英一直堅守初心,積極利用業余時間義務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而她燦爛溫暖的笑容也感染了許多人,因此得到了組織者和服務對象的一致認可與好評。而在這個擁有6700余名成員的“大家庭”中,劉群英也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他們彼此鼓勵甘愿奉獻,共同收獲著對生活的美好和期望。
一路走來,劉群英熱衷公益事業,積極參與志愿服務,2022年被評為金華市優秀志愿者,今年1月還被評為婺城區“閃光婺星”,而她也始終身體力行體會著“志愿付出,快樂奉獻”,同時也收獲了無盡的感動。“愛心善行是永遠不會落空的投資,收獲的幸福快樂都讓我格外滿足。”劉群英告訴記者,2023年將迎來杭州亞運會,金華也是協辦城市之一。為此,她將繼續學習雷鋒精神,用更暖心、更周到的志愿服務不斷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更好地展示城市新形象。
汪秋菊“只要有需要,我定隨叫隨到”
時隔近半年之久,記者再次見到汪秋菊老人,是在城中街道明月樓社區的一場老年居民義診活動上。當時,她一邊和居民嘮著家常,一邊引導老人們有序排隊完成各項常規身體檢查。
“我還記得你!真巧,又見面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汪秋菊一眼便認出了記者,“今天的活動正好就在我家樓下,方便得很,就想著來做個體檢的同時也能給社區幫幫忙。”
回想起上一次與汪秋菊碰面,她還在為老小區“煥新顏”而努力:墻面上的“牛皮癬”,樓道內違規停放的電動車與隨意堆放的雜物,未經過嚴格分類的生活垃圾,種種令人頭疼的“麻煩”汪秋菊都能應對自如。“反正平時也沒什么事情可忙,想著就來幫幫忙,能為社會出一份力也挺好。”汪秋菊在當時的原話與眼下如出一轍。
“我在這住了三十多年了,對咱們社區人熟、地也熟,和鄰里鄉親關系都很好,倘若能夠真正方便大家,那我的付出就有意義。”汪秋菊是明月樓社區綠色黨支部書記,退休已有20多年的她憑著這么一個簡單的初衷便將自己的“夕陽紅”生活幾乎全部投入社區志愿工作中。時光在不經意間匆匆流逝,這些年來,汪秋菊先后為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垃圾分類、送學上門等形形色色的志愿服務工作,不斷發揮著自己的余熱。
“無論是在忙什么,只要社區需要,我都會隨叫隨到。”汪秋菊告訴記者,自己平日空閑的時候喜歡去廣場上跳舞,有時候,社區臨時的一聲招呼,正在跳舞的她便會馬上趕去,投身到社區的各種志愿服務工作中去。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點點滴滴的小事。在街坊鄰居們眼里,汪秋菊就是這么一個“熱心腸”,不計付出,不求回報。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