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蘇曉婕)日前,在“城鄉攜手同上一堂課”教學活動中,婺城區環城二小教師楊歡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英語課,與此同時,和環城二小相距13公里的雅畈中心小學以及相距4公里的東市街小學的學生們,通過互聯網和電子屏幕,也在聚精會神地聽著講課。課堂上,師生互動頻繁,孩子爭著回答問題,氣氛熱烈。不同學校間的孩子們還能通過屏幕彼此交流、相互點評。雖然跨越數公里的距離,但絲毫沒有影響本堂課的質量。
三所學校的孩子們一起接受遠程互動教學,開展了一場跨空間的“城鄉攜手同上一堂課”活動。這正是城鄉攜手“4同”教學范式(同上一堂課、同聽一節課、同研一節課、同享一微課)的“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工作的“婺城模式”。
怎樣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下,有效地改善教育環境,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讓更多的師生在享受公共教育資源時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對待,一直是婺城思考和設法解決的問題。依托城鄉教育共同體,農村學校和城里學校通過一根網線和兩塊屏幕實現了雙向實時聯通,實現同時同步教學,實現了優質課堂“跨越”空間,同上一堂課讓婺城學子盡享教育“紅利”。2022年全區各學校同步課堂270余節,受益師生24300人。
如何讓同享一堂課實現優質教育化身網絡“云課堂”,婺城區教育局深挖“互聯網+”組建多樣化教育共同體,采用跨區域、跨體制、跨學段等多種方式構建,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與區外名校交流互動,不斷提升教學水平。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成44個校園錄播教室,為農村及邊遠地區學校師生提供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和互動交流平臺,惠及師生近三萬人。
在2022年基礎教育部級精品課遴選結果中,婺城區共有4位教師獲此殊榮。其中,東市街小學教師傅毅君采用了情境化、趣味化及形象化的聽賞方式,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聆聽、感受、體驗、了解音樂的表現特征,引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金華九中教師陳睿婕在執教《投擲練習》時,仔細鉆研教材,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這得益于婺城教育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多措并舉提升教學質量,做到向課程要質量,在高質量中出精品。2022年,婺城新增特級教師4名,其中培育農村特級教師1名。
此外,同聽一堂課還實現了農村教師“連線”教學名師,零距離“取經”優質教育,同研一堂課實現了城鄉教師網絡“牽手”成同事,共研一課題互助促發展,微課點播促進資源共享,“4同”教學讓婺城更好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實現城鄉結對幫扶學校管理共進、教學共研、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師生互動、差異互補,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下一步,婺城為推進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健全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機制,深化“四型+”集團化辦學,以“緊密型”“協作型”“托管型”“幫扶型”“互聯網+”模式,全域推進城鄉優質均衡辦學,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