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彭麗莎)方寸小舞臺,指掌大乾坤。值此秋收之際,9月25日晚,在婺城區沙畈鄉青草村大角塢自然村,一場熱鬧生動的木偶戲正在上演。
活動現場,來自銀坑木偶劇團的非遺傳承人賴根全及其外甥女隱于紅簾布后,兩手“調度”拉線,各種木偶栩栩如生、輪番上陣,配合敲鑼聲、打鼓聲以及演唱聲,新穎別致的演出令村民們流連忘返。這一場木偶戲也是豐收之戲,慶祝收獲的同時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木偶戲俗稱傀儡戲,銀坑木偶戲主要是提線木偶,又名吊線木偶,由藝人通過線繩操作偶像開展動態表演,人物、服飾、道具微縮化,演唱模仿化,是一種微縮的舞臺藝術。
年近八旬的賴根全,自幼熱愛木偶。早在1991年,賴根全就創建了一個木偶戲班,尋找了幾位提唱,成立了銀坑木偶班。從此,他帶著親手雕刻的一百多個木偶,與同伴踏遍麗水、金華及衢州三市邊界山區,為文化生活貧乏的深山區群眾帶去精神“養料”。幾十年來,戲班的足跡踏過上百個村莊,深受群眾喜愛。
如今,賴根全的女兒賴秀青也接過父親的接力棒,雕刻木偶,表演木偶戲,傳承這份文化瑰寶。近數百年間,銀坑木偶戲受婺劇影響較大,婺劇劇本《判九龍》《三忍圖》《龍鳳釵》等,都成了銀坑木偶戲的經典劇目。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