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華日報記者 胡敏霞)“小徐,你來啦!”“小徐,謝謝你哦,之前和你說的事情那么快就幫忙解決了!”……每天,婺城城北街道北苑社區工作人員徐迎港都會到自己所在的網格—北苑小區轉悠一圈,見到他的居民都會熱情地和他打招呼,招呼他到家坐坐,聊聊家常。
但誰能想到,眼前這位和群眾打得火熱的徐迎港也不過是位“95后”。一年前,面對群眾,他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溝通。
作為社區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如何和群眾溝通。徐迎港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接到社區居民的投訴,一起跟著當時的社區副主任高智航去處理問題時的場景。“我就像一個小學生一樣,站在旁邊,看著高主任來回在矛盾雙方之間耐心協調,即便中間居民的情緒有激動的時候,高主任始終微笑對待,耐著性子,最終這起因漏水問題引起的矛盾糾紛得到圓滿解決。”徐迎港說。
如何讓年輕社區干部迅速成長起來,作為從基層一路走過來的北苑社區黨委書記劉改惠深知“傳幫帶”的重要性。因此,在北苑社區,有一套專屬年輕干部成長模式。“年輕干部進來以后,我們會根據每位干部的長處進行工作分配,但是每位干部在專精于自己業務線上工作的同時,也要對其他線上的工作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劉改惠說,為此,在街道的指導下,社區不僅會定期開展業務交流培訓,提升年輕干部的業務能力,同時,社區還會做好“傳幫帶”,由有經驗的干部一對一指導年輕干部,讓像徐迎港這樣的年輕干部在實踐中迅速成長起來。
其實,不止在北苑社區。為抓好年輕干部這支隊伍,近年來,城北街道每年都會對街道干部以及社區“兩委”年輕干部隊伍建設情況進行全面摸排,構建出“頭雁領航、青雁帶動、群雁齊飛”的人才隊伍結構。通過“頭雁”引領,“歸雁”回引,始終保持年輕干部隊伍的“一池活水”。
在此基礎上,城北街道黨工委還專門制定年輕干部學習“菜單”,常態化組織開展紅色教育、業務培訓活動,幫助年輕干部克服“思想恐慌”“本領恐慌”,通過舉辦讀書會、演講等,促進青年干部相互交流學習,在“比學趕超”的濃厚學習氛圍中凝練自我,助力發展,共建未來。并通過開展“青藍”導師結對活動,為新入職年輕干部配備導師,從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做好“傳幫帶”,幫助年輕干部進入工作角色,熟悉工作業務、掌握工作方法。
“光理論學得好還不夠,我們還希望年輕干部能夠在實踐中勇挑重擔,思想上、行動上更進一步。”城北街道組織委員吳浩磊表示,街道通過常態化開展曬拼創的形式,讓年輕干部展示自我。并動員和組織廣大青年干部通過志愿服務形式,參與文明創建、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努力把年輕干部隊伍鍛造成“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中堅力量,助力各項工作提質增效。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從‘選、育、管’三方面入手,不斷完善體制機制為社區干部工作提供外在保障,同時通過考核獎懲激發社區干部的內在驅動力,著力鍛造符合新時代好干部標準的優秀社區干部隊伍。”吳浩磊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