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彭麗莎)近日,記者走進婺城區蔣堂鎮沙畈村的一處來料加工點,只見機器設備正“火力全開”,村民忙碌地開展裁切、車縫等多道工序,隨即一條條沙灘褲便制作完成。
“我的工作是用機器在褲腰上壓兩個洞,很簡單,就連我們老人做起來也不費勁!痹谠搧砹霞庸c,村民金小英欣喜地和記者介紹道,自己今年已經70歲,平均月收入兩三千元,基本是一年到頭都有活,并且時間自由,離家又近,非常滿足。
據悉,在沙畈村有10余家來料加工點,由于來料加工工作時間靈活、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成了周邊許多待業在家婦女就業的首選,帶動了近300名村民就業。
另一邊,每天吃過早餐后,沙畈村村民吳麗英便來到村里的來料加工點上班,她的工作是負責布料合縫,只見她熟練地拿起布料,腳踩縫紉機踏板,在“噠噠噠”的踏板聲中開始一天的忙碌。
“在家門口上班,還能照顧到家里的老人和小孩,真的挺好。”38歲的吳麗英育有一兒一女,平日里既能照顧到家人,還憑借著嫻熟的技術,月收入達到五千元左右,實現了看家增收兩不誤的愿望。
放眼全區,婺城各個來料加工點成了致富車間,為村民鋪就了一條就業幸福路。據了解,婺城區來料加工業起步于2000年,經過20多年發展,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和特色。目前,全區共有來料加工點300余個,加工人員2萬多名,有效帶動農戶靈活就業、季節務工、居家從業,為助推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動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