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歷經(jīng)千年百年,承載著鄉(xiāng)民們的精神寄托,是傳統(tǒng)村落文化的靈魂所在。婺城區(qū)蔣堂鎮(zhèn)下尹村的三瑞堂,靜靜地矗立在村落中,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和家族的榮耀。
三瑞堂建造于清代,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整座建筑坐東北朝西南,正前門墻體用水磨光的青磚疊成,屋檐下雕刻的人物花草,栩栩如生。點綴的花鳥蟲草不僅增添了建筑的雅致氣息,更體現(xiàn)了前人對自然美的獨特追求。
堂前豎著一對古老旗桿,大門兩側的旗桿石柱高1.5米,0.6米見方,石上四周雕刻著神話故事以及人鳥獸圖。旗桿高有數(shù)丈,據(jù)說是為武舉人洪應臣所建。“三瑞堂前豎旗桿,綏我自成勵子孫。”文保員盛慶余說:“這根旗桿,激勵了我們祖祖輩輩,一代又一代人!”
祠堂中央的大門平時緊閉,只在特定的日子才打開,平日里則是從側門進出。整座祠堂由上中前三進兩天井組成,共有柱子68根,最粗的四根柱子直徑達到60公分,一進至二進的天井邊上,有八根雕刻精美的柱子,上面的牛腿采用樟木材料,雕刻著八仙過海的故事,每一處細節(jié)都精致玲瓏。二進中堂,明間正中懸掛“綏我自成”的牌匾,彰顯著家族的榮耀與驕傲。三瑞堂內鋪設著古老的土烏磚地,兩個天井則全部用青條石鋪成,天井石上雕刻著各種奇花異草。
“歲月失語,惟石能言”,文物是歷史文化資源,是中華文明的載體,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串神奇的密碼。近年來,婺城區(qū)高度重視文物保護與修繕工作,作為市級文物保護點,三瑞堂也得到了保護修繕,婺城區(qū)文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至2023年,婺城區(qū)共計投入150萬元修繕三瑞堂,同時也培育出了一批像盛慶余一樣熱愛傳統(tǒng)文化的基層文物保護者。“在保護的前提下,未來我們還將推進創(chuàng)新工作,探索文創(chuàng)品牌,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增強全區(qū)群眾文物保護意識。”相關負責人說。
古韻悠長三瑞堂,矗立百年訴滄桑。祖祖輩輩的下尹村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勞作。如今的三瑞堂,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繼續(xù)守護著每個村民,包容著每一個平凡而溫馨的瞬間……
(見習記者 陳心宇)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