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汪勝)盛夏時節,婺城區長山鄉盧家村的荷塘基地,游人如織。從鄉村田園游到農耕研學游,盧家村的花式玩法不僅滿足了游客多元化的消費需求,也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在這里,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鋪展。
“早就聽說這里風景好,沒想到吃、喝、住配套設施都很齊全,村民也很熱情,體驗感很棒,這里的荷花比其他地方都要艷麗。”日前,游客徐小群在盧家村游玩時開心地說。
據了解,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盧家村持續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陸續建立了露營基地、蒙古包農家樂、水上棧道和景觀亭等設施,將研學教育實踐與生態文旅、綠色休閑等產業有機結合,推動文旅融合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
盧家村黨支部書記倪錫軍說,暑期是荷花盛開季,目前村里每天都有游客,而且不斷增加,游客的到來也極大地帶動了村里農家樂、民宿等業態發展。
盧家村的“致富經”,正是婺城區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的縮影。步入長山鄉桐思嶺村古塘下的蓮子種植基地,盛開的荷花隨風搖曳,散發陣陣清香,村民們正搶抓時節進行采摘,蓮子喜獲豐收。
據了解,每年6月至9月底近4個月,蓮子種植基地每天都需要農田維護、采摘蓮蓬、加工車間預冷處理線、剝蓮蓬、鎖鮮包裝等,每天都能為村里提供30-50個就業崗位,男工每天200元,女工每天150元。小小果蓮不僅成為了鄉村振興的大產業,而且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豆子”,“蓮”通了村民致富之路。
在長山鄉石道畈村藍莓基地,青翠欲滴的藍莓苗長勢喜人,隨風搖曳,該藍莓基地在2023年第一期種植了30畝藍莓樹,總投資150萬元,今年五六月份已經開始結果,其中200棵試驗果樹產量達1600斤,并計劃2024年完成二期種植40畝,達到總規模70畝。莓產業為石道畈村民繪出一條增收共富的“莓”好“藍”圖。石道畈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勇說,下一步,他們還將打造一個集四季觀光果園、農耕文化體驗、農家樂休閑和農產品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壯大集體經濟。
一個個產業項目在鄉村落地發展,讓村民們鼓了口袋、厚了家底。近年來,婺城區堅持以產業振興促鄉村振興,在融合發展、項目帶動、深化改革等方面精準發力,因地制宜培育壯大鄉村產業,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在活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