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洪珊)在婺城區安地鎮茶山下村,每年夏至前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一道特殊的美食,它碧綠潤澤、形似溫玉、口感Q彈,當地人叫它“觀音豆腐”。
立夏過后,觀音柴的葉子開始變得鮮嫩起來。一大早,茶山下村的村民就已經上山,采摘用來制作“觀音豆腐”的第一批葉子。據茶山下村黨支部書記、觀音柴系列產品非遺傳承人葉根壽介紹,觀音柴,又稱腐婢,在民間有著悠久的食用歷史,它渾身是寶,不僅葉子可以制作成觀音豆腐、年糕等美食,其根莖還可用于釀酒,是夏日里不可多得的消暑佳品。
一片普通的樹葉如何化身為非遺美食?“觀音豆腐的做法并不復雜,但是幾個關鍵步驟不能出錯。”村民申志蓮一邊介紹,一邊展示。首先,要將采摘回來的葉子用清水洗凈,放在盆中用手反復揉搓,等到葉片碎爛,就用細紗布將濃汁過濾;再取些草木灰作為凝固劑,加凈水攪拌沉淀,將濾出的草木灰水緩緩倒入過濾好的觀音柴葉汁中,輕輕攪勻,倒入磨具中,等它凝固。不久,一塊塊碧綠的觀音豆腐便呈現在大家眼前。
制作好的“觀音豆腐”用刀切成方塊盛入盤中,不僅外觀誘人,口感更是豐富多樣。申志蓮說:“我們通常會加入糖和薄荷進行調味,讓口感更加潤滑爽口。很多年輕人還會嘗試加入牛奶、水果等,能有很多不同的口味。”此外,村民們還巧妙地利用模具,將觀音豆腐制作成各種形狀,其中最受歡迎的便是魚形觀音豆腐,寓意著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如今,茶山下村的觀音豆腐“火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只為品嘗這一道獨特的非遺美食。游客王彤銘第一次品嘗,就贊不絕口地說:“清清涼涼,非常適合夏天食用。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再來一碗了。”
茶山下村的村民們也借此機會,將這道非遺美食推向更廣闊的市場,讓更多人感受觀音豆腐的魅力與價值。“現在,我們在村文化禮堂門口設置了攤位,大家可以免費品嘗。同時,我們也將觀音豆腐銷往金華各個酒店,還在嘗試進行視頻推廣。未來,也會用更多的形式讓大家了解我們的觀音豆腐。”葉根壽說。
經過多年的摸索學習,茶山下村已經種植了100余畝觀音柴。這些郁郁蔥蔥的樹木不僅為村民們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來源,也成了村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接下來,茶山下村將繼續擴大規模,提升產品品質,讓觀音豆腐成為村里的一張金名片,帶動村民走向共富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