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鐵店窯乳濁釉高足杯
鐵店窯址照片
鐵店窯址照片
元鐵店窯乳濁釉花盆
元鐵店窯乳濁釉鼓釘洗
照片由婺城區文旅體局提供 相關文物照片由金華市博物館提供
在中國陶瓷藝術的璀璨星河中,宋代婺州窯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精湛工藝,猶如一顆耀眼的明珠,閃耀著千年窯火的光芒。
宋代中國陶瓷發展進入了一個繁榮的時期,這一時期瓷器生產技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無論青瓷、白瓷、黑瓷還是釉上彩、釉下彩的制作技法,均有很大的提高,同時在器物造型、紋飾、胎釉等方面,也有許多創新,在中國陶瓷史上獨樹一幟。宋代瓷器是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巔峰之作,其地位與數量使它成為收藏時可遇不可求的絕品,不僅在國內廣受歡迎,還大量出口到日本、東南亞、中東和歐洲等地,成為了中國對外貿易中的重要商品。
而婺州窯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瓷土資源、精湛的制瓷技藝,在宋代陶瓷藝術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婺州窯創燒于東漢,盛于唐宋,衰于明清,主要分布于浙江金華、衢州地區。在唐代,以主要窯場所在的州名得名,婺州窯是浙江重要的青瓷窯系。到了宋代,婺州窯瓷場廣布東陽、金華、蘭溪、武義、永康、江山等地,成為我國青瓷較有名的產地之一。婺州窯的產品銷售到江蘇、福建等地,其影響力遍及華東地區。
婺州窯鐵店窯址,作為宋代婺州窯系的杰出代表,不僅見證了宋代陶瓷藝術的繁榮,也是中國古代陶瓷技藝的重要遺產。鐵店窯址位于金華瑯琊鎮鐵店村及其周圍的山坡上,其年代上起北宋(公元960年),下至元代(公元1271年),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鐵店窯址的保存狀況良好,現存窯址有三處,這些窯址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讓我們得以窺見宋代婺州窯的繁榮與技術成就。
鐵店窯的兩次上釉、一次燒制的先進工藝,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這種工藝使得婺州窯的瓷器釉色滋潤,色澤鮮艷,獨具特色。鐵店窯乳濁釉瓷,采用兩次上釉的方法:第一次浸釉,釉層較薄,曬干后,再浸上第二次乳濁釉料,然后一次燒制成功。這是一種二液相分相釉,又稱窯變釉、花釉,這種釉具有螢光一般幽雅的藍色光澤,釉中很少有釉泡和殘留晶相,釉面呈天青色或月白色,具有玉石質感,晶瑩美觀,釉面滋潤渾厚,更增加了器物的美感。
婺州窯的產品種類繁多,主要包括生活器皿,除了民用之外,也有部分外銷和宮廷使用。鐵店窯燒造的瓷器品種有青釉瓷器和乳濁釉瓷器,以乳濁釉瓷器為主。乳濁瓷器是鐵店窯最具特色的產品,種類不但有碗、盤等日常生活用器,還有三足鼓釘洗、鬲式爐和花盆等。這些產品胎骨有厚有薄,裝飾手法有控壓、模印、劃紋等。
婺州窯在堆塑工藝上獨樹一幟。早在東漢及三國時期,婺州窯就已經能夠嫻熟地運用捏塑、貼粘、雕刻、鏤空等技藝,在各種器物上展現人物、動物、亭樓等,逼真而生動。到了宋代出現了高浮雕,這時期以乳濁釉雙龍梅瓶為代表的堆塑工藝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生動再現了當時人們的宗教、民俗、服飾、建筑、雜技藝術等生活形態。
宋代婺州窯的產品造型上與越窯類似,但婺州窯有自己獨特的造型。如三國時的人形五聯罐、三圓柱形足水盂,西晉時雕貽龍紋盤口瓶,唐代的黑褐釉及青釉褐斑蟠龍紋瓶、多角瓶,五代至宋代有雕塑紋瓶、四柄瓶、糧罌瓶等。這些獨特的造型設計展現了婺州窯在藝術造型上的創新和多樣性。
宋代婺州窯以其精湛的技藝、豐富的產品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婺州窯鐵店窯遺址獨特的釉色和裝飾手法,以及廣泛的銷售范圍,都體現了宋代婺州窯在陶瓷藝術和工藝技術上的卓越成就。鐵店窯址的保護和研究,對于傳承和發揚中國古代陶瓷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