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曹靜怡)冬日,走進婺城區蔣堂鎮蓮廉文化館,映入眼簾的是農耕器具,書畫藏品,還有一個個精致的蓮花擺件,“蓮廉”氣息撲面而來。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北宋文學家周敦頤的一首《愛蓮說》千古流傳,也在世人心間種下一朵出塵不染的蓮花。蓮廉文化館所在的蔣堂鎮開化村正是周敦頤后裔的聚居地,至今已有近800年歷史。
據了解,蓮廉文化館在原祠堂的基礎上改建,占地面積200平方米,于2018年5月落成,6月正式對外開放。館內設有先賢清廉故事廳、蓮廉文化傳承廳、后裔勤廉事跡廳、廉政建設書畫廳和農耕器具啟示廳等,均免費開放。
翔實的文字,生動的視頻……步入先賢清廉故事廳,可見有關周敦頤生平的展陳介紹,又有《拒開后門》《勇糾錯案》《為民洗冤》等廉潔故事,生動地展現出周敦頤廉潔奉公、體恤民情、不循流俗的清廉形象。蓮廉文化傳承廳,則詳細地介紹了開化村以《周氏家訓》為引領,因“蓮”生“廉”,以“蓮”喻“廉”,孕育開化所特有的“蓮廉文化”。在后裔勤廉事跡廳的展板上,還記載了周氏家族相關歷史名人,也讓“蓮廉”精神得到進一步詮釋和傳承。
蓮廉文化館并不大,但卻是小而精致。以“廉”為主題,館前的廉政警鐘和廉政長廊寓意深遠,館內還能看到鏡、耖等傳統器具,又有多幅書畫藝術家們創作的廉潔書畫作品,在展現當地淳樸民風的同時,也進一步以書畫為載體涵養清風正氣。
“這個小而美的鄉村公共文化空間,一頭連接著歷史,一頭關聯著未來,它是當地文化與特色展陳的碰撞,傳揚著深厚的廉潔文化內涵,也是我們回望鄉愁的歸處。”蓮廉文化館負責人周英花說,近年來,蓮廉文化館在婺城區紀委和婺城區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一直致力于圍繞清廉村居建設,不斷擦亮“蓮廉”文化品牌。與此同時,文化館也吸引了學子游客前來研學打卡,體會“蓮”與“廉”的深刻內涵,進一步感受周敦頤筆下《愛蓮說》那高潔出塵的精神世界。
下一步,開化村將充分利用“蓮廉”特色文化優勢,結合旅游開發,努力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并進一步做好相關服務,在滿足游客更好體驗的同時,真正使蓮廉文化館成為惠民、普民的鄉村特色博物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