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嶺上鄉共有9個移民村2151戶、4800多人,占移民總人數的95%。移民工作開始后,我們鄉全體干部幾乎每天都承受著來自九峰移民工作的壓力和困難。當時,庫區內的9個移民村群眾對移民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宣傳標語剛貼出去就被撕毀,工作組進村作動員,有的老百姓圍上來把茶水倒掉,不讓你喝水,把工作組燒好的飯菜倒掉,把鍋扔掉,甚至有的干部還被威脅、辱罵。有一次,我和副鄉長張連高帶領幾個鄉干部到黃巖孔村一戶姓祝的移民家中做工作,不但遭到辱罵,他的妻子還掏出一勺大糞要往我身上潑,幸好被站在一邊的村支書一把給拉住了。當天晚上,回到家里,我的心里一直很難受,感到特別委屈,飯也沒有吃,老公問我怎么了,我也沒有跟他講,我不想讓家里人跟我一起難過。當時就一個人躺在被窩里偷偷地流眼淚。但回頭想想,當時移民補償政策還沒出臺,他們不理解、不想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山區也在情理之中。第二天,我抹干眼淚帶著微笑又投入到移民工作中去了。我相信:九峰水庫建設是一項造福子孫后代的千秋大業,九峰移民是幫助群眾走出大山、走向勤勞致富的康莊大道。我更堅信:區委、區政府將這項工作交給我們,是對我們嶺上鄉黨委、政府的信任,是對我們全體黨員干部執政能力的考驗。因此,我又帶著工作組的同志一起去這戶移民家中做工作,一個星期后,順利地完成了該移民戶的實物詳查和協議簽訂工作。
經歷過農村工作的同志都知道老百姓的比較心理,那就是無論公示什么,移民不是先看自己有多少有什么,而是先看看別人有多少有什么,和自己相比怎么樣。因此,移民工作的本質是做人的工作。我初略統計了一下,九峰移民工作開展以來,各種大大小小的會議不下數千次,大到區、鄉兩級的動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小到村民小組會議、移民家庭會議,在火爐旁、山路邊、樹蔭下、田埂上,我們席地而坐,坐下就談,干部進村入戶宣傳政策的時候,敢于講、主動講,營造大張旗鼓、逆勢而上的氣勢,在指揮部部署的每一個工作階段,引導移民群眾正確認識,積極對待,在一次次的交談和走訪中,為移民群眾解疑釋惑,澄清事實,把移民的思想逐步統一到九峰水庫建設上來。
2007年10月初,受16號臺風“羅莎”影響,蔣畈村32戶移民房屋進水,其中22戶共50余間房屋倒塌,通往蔣畈村的道路全部被水淹沒。關鍵時刻,時任鄉黨委書記的鄭寶金、鄉長章利軍沖在最前面,帶領5個干部,手執電筒,翻山趕往蔣畈村,連滾帶爬,手腳并用,不怕掉進比人還高的刺蓬,跌倒了爬起來再趕路。進村后,干部們趟著齊腰深的雨水,動員移民轉移到安全地帶。第二天,雨越下越大,為了解決留在村中移民的吃喝問題,鄉干部張秋富又帶著3名干部,冒雨翻山幫移民送去方便面、礦泉水,一天滴水未進的他們,一到蔣畈村,又餓著肚子幫移民往外轉移財物,聽著房屋“嘣嘣”的倒塌聲,移民們講,多虧你們鄉干部及時趕到相救,要不然我們可能都沒命了。
嶺上鄉機關干部在移民工作中無怨無悔,始終奉獻在移民第一線。今年已經60歲的鄉干部戴根財,是一個有著30多年農村工作經驗的老干部,在群眾中有著很高的威信和基礎。2000年元旦,戴根財不幸查出患有肝腹水。為了不影響工作,他就帶著個藥罐來上班。每天早晨,老戴都提前起床,一個人默默地煎藥,藥煎好后,他把藥盛在一個大杯子里帶在身上,然后跟著大家一起下村工作。去年2月20日,戴根財被確診為患有食道癌。但他一直瞞著大家,直到他兒子來鄉里找領導說:你們勸勸我爸爸吧,他得了癌癥,讓他好好休息幾天吧。我們知道情況后,都勸老戴早點住院治療,他卻搖搖頭說:沒事,這一片我人頭熟,工作好做些,過段時間再說吧。最后,在書記、鄉長的一再勸說下,才于6月3日接受了手術治療。在醫院接受了二次化療身體稍微恢復了一點,他就堅持要求出院。由于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及醫生建議要忌口,他就自己帶著一個鐵鍋來上班。我們到食堂吃飯,看到老戴一個人拎著鐵鍋燒飯,心里總是酸酸的。現在雖然已在辦理退休手續,但每個星期,他都會到村上去看看,對我們說:“有什么事情能幫上忙的,你們一定要叫我,我還走得動。”
回首八年不平凡的九峰移民工作經歷,我和嶺上鄉全體干部見證了九峰移民工作攻堅克難的艱苦歷程,感受到全體移民干部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思想境界,也經歷了基層黨委執政能力的生動教育。現在,庫區大壩建設已完成、改線公路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我們移民干部正一如既往地在為移民走上富裕的生活而奔波,等水庫蓄水,嶺上鄉政府將不復存在,我們的干部要各奔東西,但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九峰水庫的建設有我們的一份付出。我相信,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九峰移民精神”的激勵下,我們一定能夠讓廣大移民群眾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們婺城的明天一定會發展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