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學嘉興做法,拆遷原來可以很和諧
嘉興市在舊城區改造中,率先試水拆遷新政:在房屋拆遷取得行政許可之前舉行聽證會,只有區域內90%以上的住戶同意拆遷,交上舊房鑰匙,拆遷協議才能生效;如果持反對意見的被拆遷人超過10%,拆遷工作就不能啟動,這一地塊在一定時期內也不再實施拆遷。據介紹,今后嘉興市舊城拆遷改造時,都將參照這一模式,即實行“兩輪事前征詢制度”和“政府退出機制”。
現在一提起拆遷,似乎總伴隨著糾紛、爭端甚至流血沖突,拆遷往往也成了群體性事件的導火索。其實拆遷并非天然就帶有火藥味兒,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即便是商品房開發,都可以說是民生工程,對城市發展、改善人民居住條件,都大有好處。如果換個思路,拆遷也可以和諧。拆遷被搞得充滿火藥味兒,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規劃和拆遷不跟住戶商量,墻上畫個圈就要拆;二是與民爭利,只顧賣地生財,給群眾的補償安置不到位;最后,在出現矛盾和沖突時,政府執法部門不是居中調停,而是沖鋒在前,充當強拆的馬前卒。如此一來,拆遷才成了令人生畏的“貶義詞”。
所謂和諧拆遷,并非完全不拆。一些城市老城區臟亂破舊、生活不便,幾代人擠在一間斗室,確實需要改造;城市要發展,市民要安居,城市規劃也需要適時調整;大力發展公租房、經適房等保障性住房也需要可供劃撥和出讓的土地。這都離不開拆遷。顯然,“猛于虎”的并不是拆遷,而是與民爭利和濫用暴力。
嘉興的“兩輪事前征詢制度”和“政府退出機制”,如果實施得當,恰好可以解決拆遷中的常見問題。聽證會的形式引入拆遷領域,也是一種創新。第一輪征詢,解決的是知情和同意問題,使規劃更能體現民意;第二輪主要解決補償標準問題,可以讓補償更加公平、公正、公開;政府退出機制,解決了政府過度涉足拆遷領域,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問題,使政府關于拆遷的行政許可更具公信力。
隨著居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強制拆遷、暴力拆遷越來越難以達到目的,而且,暴力拆遷制造的越來越大的社會成本,也是一些大城市無法承受的。因此,很多地方也開始了“和諧拆遷”的探索,比如,一些城市在集中整治區實行“票決拆遷”、早拆遷給更多補償的“激勵拆遷”等。相比之下,嘉興拆遷模式走得更遠,它引入了決策前的聽證和征詢機制、補償標準的協商機制,還調整了政府的角色,更加尊重市場的作用。因此,不失為“和諧拆遷”的一個樣本。
此前,湖南大瀏高速公路全長84公里,拆遷征地僅耗時26天,整個拆遷過程中,未實施一起強拆未出現一例上訪,也被視為“和諧”拆遷的樣本。其“成功”主要有三點經驗:分立賬戶,杜絕權力尋租空間;一視同仁,避免暗箱操作;換位思考,補償到位,化解對立情緒。所以,無論在那個領域,無論拆遷法規如何修訂,和諧拆遷的秘訣,都在于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真正讓利于民,讓人民群眾更多分享城市發展和土地增值的收益,這是衡量拆遷是否和諧的試金石。推而廣之,這些經驗在商品房開發領域同樣適用。
——資料來源:2010年7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
國際觀察
世界經濟發展重心調整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尤其是經濟大國都在對自身經濟發展進行戰略籌劃,一些國家或地區紛紛制定新的經濟發展戰略,在產業發展、技術革新和低碳經濟等多個層面采取措施,以期在最短時間內擺脫危機困擾,保持經濟長期持續增長。其中,美國、日本、韓國和歐盟近期制定的經濟發展戰略最具代表性。
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實行了短期經濟刺激政策和長期經濟促進政策相結合的經濟戰略。其中,長期經濟發展戰略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再工業化”,主張重新重視工業尤其是制造業的發展,通過促進制造業增長,讓美國回歸實體經濟,并力圖轉向“出口推動型”經濟發展方式;另一個是新能源發展戰略,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新的產業革命,是這個戰略的核心。
日本政府最近也出爐了旨在確立危機后日本長期經濟發展方向的“新增長戰略”。該戰略認為,“后危機時代”是日本經濟擺脫“失去的10年”的絕佳機會,日本經濟增長模式要從過去依靠公共投資和遵從“市場原教旨主義”轉向“需求引導型增長”模式。為此,日本政府將從利用國內要素和擴大對外開放兩個方面尋求經濟增長動力。
韓國政府在2009年7月就公布了“綠色增長”經濟振興戰略,指出要發展綠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以實現節能減排、增加就業和創造經濟發展新動力三大目標。
歐盟委員會在系統評價過去十年“里斯本戰略”實施效果的基礎上,發布了“歐盟2020戰略”。該戰略認為,“后危機時代”歐盟的經濟發展戰略目標是通過高效使用資源和鼓勵自主創新實現經濟更加健康和更為綠色的發展,增加知識投入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后危機時代”或是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其特征表現為世界經濟在結構變動過程中的逐步復蘇。從有關國家或地區的發展戰略中,可以預見在“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發展的格局將經歷重大調整。一方面,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將回歸實體經濟領域。相關研究表明,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虛擬經濟的發展超出了實體經濟承受范圍,是產生此次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通過金融體系“去杠桿化”擠壓經濟中的“虛擬泡沫”,使整體經濟發展重心回歸實體經濟,將成為“后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的一大特征。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將催生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從世界經濟發展歷程看,經濟危機往往伴隨著新的科學技術革命。低碳技術發展極有可能成為“后危機時代”新技術革命的主要方向。在新的技術革命推動下,以低碳經濟為核心的“綠色增長”模式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的“標準模式”和各國共同的戰略取向。
——資料來源:2010年7月7日《人民日報》
學習論壇
建設學習型政黨要克服主觀主義形式主義
我們黨提出建設學習型政黨、學習型黨組織,不是簡單地強調學習,而是把現代管理學的學習型組織理論,引入到我們黨的建設中來了。
傳統的管理理論認為,團隊的管理者可以凌駕于團隊所有成員之上,可以發號施令,團隊所有成員要服從團隊管理者的指揮。這樣的團隊,成員是被動的,團隊也缺乏活力。如何使團隊成為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整體呢?學習型組織作為現代管理學的理論,強調可以通過學習把這個團隊組織起來。這里面有幾個基本要求:一是團隊成員要通過終身學習,不斷超越自我。二是通過學習之后,所有的成員可以把自己的崗位目標和團隊目標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共同愿景。三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是平等的,管理者不是發號施令者,而是一個設計師、導師、仆人。這樣的團隊中,每一個成員都能夠創新、發展,整個團隊具有生機活力。
現在,我們把這個理論引入到我們黨的建設中來,有重大意義。因為它不是一般地強調學習,而是強調要通過學習使每個黨員干部提高素質和能力,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而且,還不是一般地強調要提高素質和能力,而是強調要形成一個組織內在的凝聚力,形成一個組織的共同愿景,以應對外部環境各種挑戰和考驗?梢,“學習”和“學習型”這兩個概念是有聯系的,但建設學習型政黨、學習型黨組織,強調的是一種組織的功能、整體協調的功能和內在的生機活力。
我們建設學習型政黨,首先要學習馬克思主義,而學習馬克思主義,應該從兩個方面達到有機結合:一是從時代和實踐的發展需要出發,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使之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推動理論創新。二是進一步把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結合起來,使得創新理論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因為,光有理論創新還不足以解決問題。理論創新是把實踐經驗概括起來并加以理論化,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過程。理論武裝則是使這種成果讓廣大黨員干部通過學習都能接受,并成為他們自覺行動的指南。
但是,怎么能夠學好這些創新理論呢?就是要把理論創新成果通俗化、大眾化、普及化,使大家能夠懂得創新型理論的內涵、實質,懂得創新型理論對我們黨和我們國家的意義,使之成為每一個黨員干部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望遠鏡”和“顯微鏡”。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習真正成為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一個重要平臺。
我們注意到,這些年來一些單位特別是機關、事業單位里,各種各樣的學習也不少,如請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做報告,念念文件,讀讀報紙,發點學習材料,這樣做是必要的。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這樣做是不是使每一個黨員干部都領會了,都懂得了創新理論的精神實質?如果我們的工作僅僅停留在這些形式上,正如許多人所反映的,這樣做無聊、浪費時間,沒有用。所以,現在真正要做的是怎么把理論創新成果轉化為廣大黨員干部內在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望遠鏡”和“顯微鏡”。這不是靠理論工作者寫幾篇文章能解決得了的,這是黨的建設中需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解決這個大問題,關鍵是要克服主觀主義、形式主義的種種做法,真正使得創新理論能夠為大家所接受。
——資料來源: 2010年7月12日《北京日報》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