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老賴” 剛柔相濟
——婺城法院執行局著力破解執行難側記
對“釘子案”敢于硬碰、對沒有執行償還能力的案件當事人實施救助、創新內外聯動機制……這些措施的推行,成為破解“執行難”的催化劑。婺城區法院執行局在難事面前勇立潮頭,著力破解執行難問題,全局雖然只有22名干警,每年卻要執行近5000起案件,為創建和諧社會立下汗馬功勞。日前,婺城法院執行局被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榮記集體三等功,1名干警記個人三等功。
面對“老賴”,敢于亮劍
一起積案可能會導致司法公信力的喪失,也可能會壓垮一個人,毀了一個家,作為執行法官必須要敢于向“老賴”亮劍,維護法律尊嚴保護當事人權益。
蔣堂鎮開化村村民委員會及其經濟合作社與被執行人滕某合同糾紛一案,婺城法院在收到申請人的強制執行申請書后,于2009年3月11日當天立案,并給被執行人滕某發了強制執行通知書和財產報告令,但滕某一直逃避執行,隱匿在外。干警查明滕某有轉移財產的證據,立即與公安部門協調,追究其刑事責任并網上通緝。后滕某迫于法律的威嚴,自動履行了應盡的法律義務,至此,拖欠數年的80余萬元執行款執行完畢。
2010年,婺城法院共采取強制措施2000件次,其中司法拘留161人次,查封凍結措施800余件次,搜查7件次,依法移送追究刑事責任1人,徹底擊碎了“老賴”僥幸心理,使一批當事人自覺履行了義務。
人性執法,剛柔并濟
婺城法院在破解執行難中,始終堅持剛柔并濟的執行方法。一方面,對具有償還能力卻拒不執行的被執行人,敢于“碰硬”;另一方面,對經濟上確實有困難的,爭取各方支持,最終促成案件的解決。
2009年春節前,金華市某皮件廠因企業法人邢某非法集資被追究刑事責任,企業停產,職工工資難以兌現。婺城法院在最短的時間內對企業資產進行評估、拍賣,使59名農民工在春節前領到了28萬元工資。去年上半年,婺城法院執行局還辦理了系列民工欠薪案件259件,執結標的額665.1萬元。今年春節前,該院受理了46件涉民生案件,實際執行標的達到了62.3萬元。
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耐司康藥業在2008年12月停產。停產期間,各債權人紛紛起訴,僅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即有28件,標的額2億多元,法院在執行過程中,“力求其生,力避其死”,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工作,使百奧維達和恩頤公司獲得了重組耐司康的機會。2010年上半年耐司康藥業重組后,爭取在2至3年內實現年產值超10億元、5年內實現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產值達到25億元的目標。正因為執行局的“放水養魚”而不是“竭澤而漁”,才使耐司康藥業渡過了難關,同時也保證了債權人利益。
創新機制,內外聯動
為了破解執行難問題,婺城法院加強與地方政府的聯系,與公安、司法、檢察、審計、稅務、工商等多個部門,共同打造破解執行難的“聯合艦隊”,建立了以互通信息、資源共享、全程監控、動態協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聯動機制。使法院執行工作從封閉走向開放,變“獨奏”為“合唱”,打開了執行工作新局面。
在執行工作中,婺城法院執行局對執行案件進行全面梳理,對需提請公安機關協查被執行人及扣押機動車輛的,進行統一登記。將上報的案件,由承辦人及時告知申請人。同時,開通24小時值班電話。去年2月20日,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向婺城法院通報,在市區一交通智能卡點發現被執行人車輛,法院迅速出警,扣押了車輛,并將躲避執行長達5年的被執行人傳喚至法院,終使該案執行完畢。去年該局在公安機關協助下,有效掌握被執行人住宿信息27人次,查扣機動車輛12臺,執結案件15件,執行標的達154.9萬元。
2010年以來,婺城區人民法院共新收執行案件4919件,加上2009年舊存案件105件,共計5024件,至12月底,共結案4921件,結案率居全省第2名,人均結案289.5件,結案數居全省第9名。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