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論壇
禁令,嚴管私生活
觀看黃色錄像、不見義勇為、搞婚外情、不繳物業費、闖紅燈……這些社會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不良行為,如今都以“禁令”的形式,納入南通市公務員的行為準則。近日,該市針對公務員出臺條例,明令禁止私生活中18類行為。
近年來,官員在“8小時外”道德敗壞、品行低下的個案屢屢曝光,從“局長香艷日記”到官員“公費嫖娼”,個別公務員在個人私德問題上屢破底線,不僅損壞了干部形象,甚至對整個社會的道德滑坡推波助瀾。
在此背景下,南通市瞄準官員私生活制定禁令,倘若嚴格執行,確實有積極的引導之意。正如南通市領導所說:公務員的道德底線,理應要高于普通百姓。百姓對此出發點也是拍手稱好的。
不過,公眾更為關注的是,這些規定如何監管到位?這些把公務員私生活規定得詳盡細致的條條框框,該如何落到實處?實際上,過高或過低的標準,對公務員而言,就像過大或過小的皮鞋,再好看,也不一定合腳。在操作層面上,亂搭亂建、闖紅燈還能通過群眾舉報,那“觀看、收藏、傳播黃色影視和書刊,撥打色情電話”又該如何監督?
規則的制定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考慮規則自身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不然,不管看似多么高調,都會成為制定者炫耀的一種秀。但愿,相關部門在執行上能跟制定規則時一樣嚴格,而不是高喊口號之后,束之高閣;不能“你禁你的,我玩我的”,只圖一時熱鬧。
——資料來源:2011年4月29日《浙江日報》
搞清楚“我是誰”
現在,“我是誰”這個問題,對有些人來說,已經有點弄不清了。
在一些人看來,“我”就是某某長、某某總,水平總比別人高,能力總比別人強,站得總比別人高,看得自然也比別人遠,所以,我說你聽,我說你做,似乎是天經地義。
坐公交,擠地鐵,踏自行車,在農貿市場里跟菜販們討價還價,去醫院看病左等右站……老百姓的這些日常生活,對一些人來說,恍若隔世。不少人不是沒有過這樣的生活,而是身份“高”了以后,遠離了這樣的生活。
明明置身群眾,卻如此脫離群眾;明明來自老百姓,卻與老百姓這樣疏遠;明明可以隨時還原成老百姓,最真實和最深切地體驗百姓生活,卻偏偏不去這么做。為什么?重要的原因是,忘記了自己究竟是誰。
久而久之,你忘記了老百姓,老百姓也會忘記你;你遠離了老百姓,老百姓也會遠離你。
一位領導同志說得好,對一個執政黨而言,群眾工作是黨的“生命工程”。沒有群眾就沒有黨,黨的最根本的危機是群眾不信任,我們最根本的危險是脫離群眾。民心向背,決定我們黨的執政地位穩固還是動搖,得到群眾擁護是我們黨的根本利益。因此,群眾工作是我們黨的根本性工作,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沒有群眾路線,政治路線、思想路線和組織路線就失去了根基。事實說明,與群眾接觸多了,官僚主義就會減少;與實際接觸多了,主觀主義就會減少;與民情接觸多了,形式主義就會減少。
從這個意義上說,搞清楚自己究竟是誰,不僅是各級領導干部自身成長和做好本職工作的需要,更是強化各級領導干部執政之基意識的一種自我教育。
——資料來源:2011年4月21日《人民日報》
基層聲音
官場“三陪”很無奈
陪著上級領導檢查工作、陪著匯報工作、陪著吃喝玩樂,人們稱之為官場“三陪”。日前,一位縣委書記無奈地向媒體傾訴,他為了應付各級領導視察和各類檢查,一晚上竟然馬不停蹄地陪了8頓飯、不知喝了多少酒。言語中充滿無奈。
基層領導“三陪”現象早已不是新聞。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領導下基層檢查工作,基層干部全程作陪變得必不可少,不僅陪視察、陪開會,還要陪吃、陪喝、陪玩。
在許多干部看來,能否接待好上級領導,“三陪”得領導滿意,直接關系“烏紗帽”。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一些領導“喜好大場面”,下基層調研、視察講求排場是產生官場“三陪”的源頭。如今,一些領導干部但凡下基層都是前呼后擁。人還未到,就提前要求下面做好周密安排,基層干部自然緊張準備。
一路車隊,浩浩蕩蕩;坐在會議室里,聽的是事先準備好的匯報;走的調研點,是早已做好布置安排的地方……這樣的視察調研恐怕很難看到真實情況,聽到真正民聲。而期間,一場場招待酒宴更是應接不暇,少則幾人陪同,多則幾十人陪同,基層干部有苦難言,但還是要強打精神,因為生怕不夠隆重體現不出對上級領導的尊重。
領導干部下基層調研本是好事,但如果成了基層的額外負擔,就讓調研失去了應有之意。試想,基層干部如果把太多心思和工夫,花在迎來送往上,還有多少時間去做好本職工作,去關心和服務百姓?
筆者以為,領導干部下基層要輕車簡從,少些興師動眾,多些微服私訪。多些實地走訪,多與群眾同吃、同住,體驗基層百姓生活,杜絕大吃大喝、鋪張浪費。這樣不僅可以讓基層干部從“三陪”中解脫出來,專心工作,更好地為群眾服務,而且上級領導也可以更準確地掌握基層實情,在群眾中樹立良好形象。
——資料來源:2011年4月21日《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