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筑適合當代人的生活,才能夠有生命力”
其實,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山西的古建筑。山西我去過多次,可以看到保護得很好的古建筑,比如說非常有名的佛光寺東大殿,這個建筑是當年梁思成與他的妻子林徽音在五臺山發現的。梁思成當時很不服氣,因為日本人說中國已經找不到唐代建筑,要想寫一本完整的中國建筑史,只能跑到日本去。梁思成不中這個邪,他跋山涉水找這個建筑,找到時非常興奮,夏天里,蚊蠅毒蟲眾多,他們也顧不了,直接對古建筑進行測量勘察,包括一些史地文獻查找。佛光寺東大殿也是我們學建筑學或者說學古建筑的一個圣地,只要你學建筑都應該去這個地方看一下。除了佛光寺東大殿,對我影響比較大的還有這個應縣木塔,它是現在世界上體量最大、高度最高的木結構建筑。現在的建筑都是鋼筋混凝土,你想造得再高都可以,但是古代的話,全木結構的能夠有五六十米,那就相當了得了。這是遼代建筑,距今有千年歷史。因為這些建筑都寫入了梁思成的《中國建筑史》,所以現在都保留得非常完好。
山西也有保留非常糟糕的建筑,近東南的一些建筑,因為它們都是在荒郊野外,沒有得到一定的保護,這些都是小寺廟,年代很久遠了,都是金代、元代的建筑,但是它失去了宗教功能,漸漸地荒廢在田野中,雖然已經是國家級的文物,卻是非常殘破。山西西北部的一些建筑,我當時跑到那邊去,七八月份,特別炎熱。李家山那地方,老百姓生活非常艱苦,他們的生活飲用水也就是山腳下一口水井而已,每天六七點鐘,都會到山腳下排隊取水,我當時問老百姓,這樣惡劣的環境,你們苦不苦?山西人很淳樸,他們說習慣了。他們對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已經習慣這種很落后的生活狀態。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到老房子、古建筑,只要是有人居住,它就能夠幸存下來。萬一這些百姓遷到城鎮去的話,可能用不了多少年,就會消失掉。說到底建筑必須要適合當代人的生活,那么它才能夠有它的生命力所在。
在中國還有很多很值得我們金華借鑒的古城保護,就像平遙古城。平遙古城現在已經是世界文化遺產,通過旅游開發,已經使它整個縣城的GDP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其他古城,如麗江古城,通過商業旅游開發,也很好地保留了下來。正定古城,原來非常窮,現在成了河北旅游的重頭戲。徽州的建筑特色和我們金華比較相似,徽州和平遙可以作一個對照,南有徽商,北有晉商,在明清時期,名噪一時,它們的建筑特色也很迥異,非常幸運的是,這兩座城池的文化都能夠延續到今天,能夠讓現代人去了解它。但是一些老街區、老城鄉存在一種非常尷尬的局面,就像海口老街,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海南島的村民去東南亞經商,積蓄了資金以后回到本土興建了一些帶有西方特色的建筑,比如人們稱之為騎樓的建筑,因為海南島比較炎熱,雨水較多,通過這種騎樓的造型,人們在下面進行買賣活動非常方便。海口老街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這個老街我改造以后要不要回歸到這些住戶去經商?在舊城改造與經濟利益面前,這個文物保護究竟應該怎么樣來做?
4“金華濃縮了各個地區建筑風格為一體”
金華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建筑風格。我們發現金華處于浙江中部,在金華的南部有麗水、溫州,這是浙南民居,做法比較古拙。靠近西部是衢州,衢州再過去是徽州,徽派建筑對金華的影響非常大。再來看紹興、寧波一帶,這是屬于浙東地區,金華濃縮了各個地區建筑風格為一體,再結合東陽木雕這種傳統工藝,比如金華的鄉土建筑,在整個浙江省而言,都是非常有代表性,而且價值也非常高。
講到金華建筑,首先要提的就是唐大中十一年的經幢,位于金錢寺,這個經幢是我們金華現存地面上最古老的建筑,公元857年,很巧合的是,它和梁思成發現的佛光寺是同一年。它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建筑有所不同。我們講的建筑就是一個空間,人為的一個生產活動的空間。但是它沒有空間,只是一種標志性的建筑,這種標志性建筑一般是在寺廟里面,在這個上面刻了很多陀尼經,和尚、信徒可以繞著這個經幢行走,在行走的過程中做一個禱告。
天寧寺,外觀看起來不怎樣,卻是建于北宋祥符年間,距今一千多年。它在元代的時候又做過大修,有些構件拆掉以后做了一些修補,現存的建筑離現在也有七八百年歷史。武義的延福寺和它相差一年,但是風格上差別很大。因為金華在宋代的時候作為杭州的陪都,離朝廷比較近,整個建筑比較官式,武義的延福寺,深山藏古寺,很有地方特色。至于金華的橋,比如義烏的古月橋,南宋建造,和清明上河圖里的虹橋很像,虹橋是木結構,義烏的古月橋是石結構,但整個框架體系完全一樣,只是用石頭仿制木頭。
除了唐、宋、元時期的建筑,金華遺存最多的是明清建筑,散布在金華八縣市下面的各個鄉村,甚至在深山老林里面也能找到非常精美的明清時期建筑,明代的建筑比較大氣,包括它的屋頂,它的梁柱都非常大氣,非常憨厚。到了清代,建筑就開始花哨起來了。如果拿明清建筑作一對比,那么明代的是男性的大氣,清代的就是女性的嬌美。
從這么一條脈絡下來,金華可看的東西還很多。金華各個市縣保留了很多古村落,諸葛八卦村、寺平古村、俞源星象村、山下鮑村。其中有一種形制大家可能忽略了,就是商業集市,比如說蘭溪的永昌古街、義烏的佛堂街、金東的孝順古街,可以算作婺商當時的一個雛形。書院則是另外一種形制,有鹿田書院、永康的五峰書院、蘭溪的仁山書院,金華自古有小鄒魯之稱,宋明理學非常發達,因為這種文化背景導致我們金華這種古書院非常密集,特別是蘭溪,聽說朱熹也在那邊講學過,金華有些消失的書院,比如說麗澤書院,應該就在現在旌孝街這個位置,現在已經沒有了。講到書院的話,人們可能就會想到科舉,其實金華還有一種特殊的形制,叫作考寓,屬于科舉類的一種建筑模式,現在也比較少見,現在的金華文物局原來就叫作永康考寓。
至于說到古塔,古方的洞山塔,則是金華市本級唯一的一座古塔,明萬歷年間建造。說到廊橋,我們會想到廊橋遺夢,像蘭溪的通洲橋,武義的熟溪橋,永康的西津橋,除此之外,有拱券形式的叫作石拱橋,還有一種叫石礅平梁橋,它沒有拱券,只在橋墩上面鋪了石板。還有各種各樣的祠堂,蘭溪的祠堂都有磚雕的門廊,到了金東區一帶,它一般都是八字開的墻門建筑,有點像以前的衙門。徽州建筑有三雕,金華建筑也有三雕:木雕、磚雕、石雕。除此之外,金華建筑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它的天井比較開敞。它和徽州的不一樣,徽州人,寸土寸金,對土地買賣看得比較緊,天井比較小。我們這邊,地大物博,天井就開敞。
金華還有很多牌坊建筑,離我們最近的牌坊是在東關,小區里面還保留著一個牌坊,和現代建筑融為一體。除了貞潔牌坊之外,還有一些榮恩牌坊、樂善好施坊等,表達了老百姓對中國傳統道德修養的標榜。在鄉野,還可以看到很多戲臺,婺劇最早稱之為義烏腔,明中期就有的一種唱腔,與徽腔相融合,結合而成一種地方戲。明代只是婺劇的起步階段,很多戲臺還是移動式的,唱戲的時候可以拖出來,不唱的時候又推回去。到了清代,家家戶戶都有人聽戲了,整個村落里面就有了固定的戲臺。金華的名人故居也很繁多,如艾青故居、施光南故居等。離我們最近的近代建筑,比如位于酒坊巷的臺灣義勇隊舊址,老火車站,還有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發現的塘雅的浙江省立職業農校,雖然不屬古建筑,但也能充分展現我們金華的整個歷史脈絡。
5“古建筑也是因為有人才可愛”
金華古建筑的保護任重道遠,出于老房子本身結構、材質的緣故,自然坍塌時有發生,無人居住后,屋頂坍塌,導致整個結構開始腐爛,如此精美的建筑也就轟然倒塌了。一種是意外火災,遭遇了之后,完全無法挽救。一種是環境侵蝕,整個建筑完全被現代建筑包圍了,一方面整個風貌破壞了,新建筑的一些設施對老房子的排水、整個臺基部分都構成了一個很大的破壞。一種是人為改建、人為拆除、人為偷盜,甚至是市場交易,東陽歌山就有專門出售古建筑的這么一個市場,老百姓把老房子賣給買家,買家在這個地方進行修補,再行出售,這也是古建筑的一種命運。我覺得老房子只有待在它原來的地方才有價值。一種是破壞性維修,在老房子上面刷了一層厚厚的油漆,他們覺得這樣子修舊如新才是光宗耀祖,古建筑維修我們講究一個修舊如舊,保留它原來的風貌,給人一個識別性。一種是異地搬遷,整棟老房子搬到環境比較優美的地方,給它建造回去。武義的芳華園,一個老板就把一些老房子收購回來,在公園里把它修造回去。其實這種做法也是可行的,也是迫不得已的改造。一種是原地修復。它只是在不破壞原來建筑的前提下做了相應的改動而已,比如里面也有了衛生間等便民設施。
我認為,古建筑保護并非政府部門全額負擔,應該把它作為一種全民保護的方法延續下去。古建筑保護面臨的困境還很多,甚至中國文物法和物權法也有很多矛盾之處。把這個古建筑作為“全民保護”,發動所有人對古建筑價值、保存意義進行了解,繼而有所保護,這是我的一個看法。古建筑保護最重要的一點在于文化認同,所謂的文化認同,就是說我覺得它應該活下去,它就應該活下去。這是人的一種思想意識。當然古建筑的生命力在于“服務現代人”,這個建筑只要能夠為現代人服務,它的生命就能夠得到延續;如果它空在那里,空著空著也就沒用了,廢棄了。還是要以人為本,古建筑也是因為有人才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