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堂鎮老火車站的對面有兩間破舊的瓦房,補鞋匠吉林就住在這瓦房當中。吉林今年有五十六歲了,黑黑的臉上滿是絡腮胡子,看上去顯得有些蒼老。他的個子很矮,和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差不多高。由于小的時候得了小兒麻痹癥,他的腿部落下了殘疾,瘦弱變形的雙腿難以支撐魁梧的上半身,所以平時他很少出遠門。吉林“走路”的時候是用手先握住腳踝,再借用手的力量一步一步往前挪。
吉林雖然自小殘疾,但卻練得一手補鞋的好手藝,來找他補鞋的人是絡繹不絕。我媽就是那兒的常客。寒假的一天,媽媽心愛的一雙靴子整個鞋底都掉了下來!皨寢,整個底都掉了,根本沒法穿了,扔掉算了!”我邊說邊撿起靴子往垃圾桶走去!暗纫幌拢玫郊帜莾貉a補看,興許他能補好!”媽媽從我手中奪下了靴子,帶著我一起去了蔣堂。
我們來到了吉林家,其中不足五平方米的泥土房就是他的“工作室”,里面堆滿了等待修補的鞋子。吉林胸前系著一條深藍色的圍裙,正坐在一張小凳上專心地縫補著。
“吉林,幫我看看這鞋還能不能補啊?”媽媽滿懷希望地問道。吉林拿起媽媽的鞋子瞧了瞧,有把握地說:“能補!縫一下就可以了!”只見他從工具箱里拿出一把銼刀,在鞋底的側面劃進一條細細的縫隙,接著把鞋面按原來的位置擺放好,再用穿了線的一枚針把鞋面和鞋底進行縫合。他每縫一針,都把針腳巧妙地隱藏在預先劃好的縫隙中,從鞋子的外面看,根本看不出縫補的痕跡。盡管那天天氣寒冷,但是他的右手卻在鞋子的周圍靈活地來回轉動著。他的神情是那樣的專注,仿佛在他的眼里這雙靴子已不單單是靴子,而是一件什么珍貴的藝術品似的。
大概過了二十分鐘左右,吉林終于很細致地打完了最后一個結,并小心地剪斷了線頭:“補好了,你穿起來試一試!哪里感覺不舒服的話,再幫你改一改!”媽媽穿上補好的靴來來回回走了幾趟,樂得合不攏嘴:“真舒服!不用改了,很好!”當媽媽接過吉林找回的零錢時,我才發現他的那雙手由于幫人補鞋沾滿了污漬,長滿了凍瘡,五個手指顯得特別的短。
在回家的路上,媽媽和我講了許多吉林的故事。我被他的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所震撼了:一個殘疾人能夠憑借雙手自己養活自己,并能樂觀快樂地面對生活,實在是太了不起了!補鞋匠——吉林,已深深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指導老師:劉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