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往事,像飄零的落葉從空中劃過,在腦海中留下美妙的弧線。從中隨意拾取一枚都是一個難忘的故事,其中有一片便記錄著禮讓和溫馨。有一次,爸爸媽媽因為一件小事爭得面紅耳赤。眼看一場“大戰”即將爆發,我二話沒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閃到他們中間,使出全身力氣把他倆推搡開,然后大聲地對爸爸說:“爸爸,你是男子漢,要大度點,讓讓媽媽!”爸爸聽了,臉“唰”地一下變紅了,情緒馬上平靜下來。于是,一場紛爭便在簡單的禮讓中和平解決了。事后,爸爸還主動向媽媽道了歉,我們一家又沉浸在家庭和睦帶來的溫馨和幸福中了。是啊!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造成彼此的不快;然而,只要你我都多一分禮讓,世界就會多一片溫馨!
那么,何謂禮讓呢?它既平凡,又偉大;既簡單,又復雜。它可以是普通生活里的一段小插曲,亦可以是生死關頭的一個大抉擇。它看似平凡,卻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傳承;它貌似簡單,卻關系著世間萬物的生存和發展。正如古人所說:“無禮讓則無天下。”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禮讓作為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卻已漸漸被人淡忘。現在學校里、社會上存在的不文明現象就是因為缺少了禮讓。我們何時才能重新拾取和重視起我們引以為豪的五千年文明瑰寶——禮讓呢?
其實答案就在我們平時的一個細微舉動、一點真心付出中。每天上學,我們都能和同學老師打聲招呼;每天放學,我們都能搶著把地掃干凈。禮讓其實就是這么簡單!但是有了它,卻能消除彼此之間的仇恨和誤解;有了它,能夠讓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加的溫馨、和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學會禮讓,給世界留下溫馨。
指導老師:張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