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飄萍
邵飄萍主要著作
1 邵飄萍的人生道路
邵飄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東陽市南市街道紫溪村,邵飄萍從小接受了“子曰詩云”的中國傳統教育,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才氣,14歲的時候考中了秀才。1906年秋入浙江高等學堂,由于晚清動蕩的局勢,使邵飄萍熱衷于了解時事,如饑似渴地閱讀了各種報紙。其中,梁啟超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邵飄萍和他的同學們。在校期間,他就開始為《申報》撰稿,被聘為該報特約通訊員。
1909年畢業后,邵飄萍回金華任中學教員。1912年到杭州與杭辛齋合作主辦《漢民日報》,任主編。
從小接受八股文寫作的邵飄萍對梁啟超恣意奔放的文體以及點評時事的勇氣敬佩不已,還刻意模仿梁啟超的文體進行寫作。當時報紙上經常討論救國之道,熱血的知識分子各抒己見,主張“科學救國”、“實業救國”或者“教育救國”,希望通過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用現代文明拯救中國。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邵飄萍萌發了“新聞救國”的思想,立志獻身新聞事業,依靠報紙輿論,干預政局,改變祖國悲慘的命運。于是,“新聞救國”也成為他一生追求的理想。
擔任《漢民日報》主編后,邵飄萍經常在報上揭露貪官污吏和地方豪紳的丑行,并對袁世凱陰謀復辟帝制和賣國罪行,加以抨擊。1914年,袁世凱下令封閉《漢民日報》,邵被捕,后經營救出獄,流亡日本,入法政學校讀書,并組織東京通訊社。1915年,外國報紙透露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邵立即向國內報道,予以揭露。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