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定,更需威懾力
村干部職務犯罪是不折不扣的群眾身邊的腐敗,直接侵害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造成基層政權組織與群眾間關系緊張,對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新農村所帶來的危害性不可輕視。有反腐專家認為,農村基層腐敗其危害之大、群眾影響之惡劣,與一些大貪巨貪相比毫不遜色。此次出臺的《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對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基層站所負責人、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和村民委員會成員提出41個“不準”,包括不準非法侵占土地、不準挪用惠農資金、不準欺壓群眾、不準吃拿卡要、不準大吃大喝、大操大辦等,基本囊括當前農村群眾對干部意見集中、強烈的問題。由此可見,這次出臺的《規定》針對性非常強,劍指農村腐敗問題。群眾認為,其實,之前類似針對農村干部廉政建設的規定也不少,但依然有人以身試法,可見法律威懾力還需加強。作為政府部門,要強化對村干部的監督。另外,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涉農法規的配套,使司法機關介入有法可依,加大對違法違紀村干部的懲戒力度。
治理農村腐敗,是一個系統工程。有專家表示,首先是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這個制度只要能建立并認真執行,對于遏制村干部的腐敗有相當的作用。其次,規范農村財務制度和政務審計制度,提高農村財務人員專業水平,成立專業的農村財務理財小組,并定期接受上級政府及村民的監督。
基層干部腐敗令人憂:一條道,絆倒五村官--中國
——資料來源:2011年8月25日《浙江日報》
人生感悟
人生三論
人生三不斗:不與君子斗名,不與小人斗利,不與天地斗巧。
人生三不爭:不與上級爭鋒,不與同級爭寵,不與下級爭功。
人生三修煉:看得透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
人生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虧是福。
人生三為:和為貴,善為本,誠為先。
人生三件事不能硬等:孝老,行善,健身。
學說三句話:算了,不要緊,會過去的。
人生三大憾事:遇良友不交,遇良機不握,遇良師不學。
——資料來源:2011年第6期《人力資源開發》
道德面對誘惑
聽過一個笑話,說是有位哲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問兩個男人,如果有人出100元買你們的愛妻,你們是否愿意,兩個人都搖頭。他又問,如果出100萬呢?其中有一個點了頭。他繼續問道,100億呢?結果另一個人也點了頭。
上面說的是一個笑話,但英國哲學家羅素好像還真是這樣想的,他說:人之所以有道德,是因為受的誘惑太少。要是有致命的誘惑向某個人的命門發起攻擊,沒有人能夠幸免。
當然現實中沒人出100億去買一樣喜歡的東西,也不太可能拿100萬去買別人的老婆,但現實中大大小小的誘惑卻是無處不在,可以說人有多少欲望,這個世界就有多少誘惑,一個人一生中誰都預料不到會遇到多少誘惑。
不久前,得到通知,讓我忝列茅盾文學獎的評委。我最不希望的是接到我曾敬仰的作家或很熟悉的朋友為自己申報評獎的作品打招呼的電話。我始終覺得,一個真正的作家所專注的只會是自己的創作,在各種誘惑面前應該是很淡定的:他會尊重榮譽,但不會對名利太過在意。我希望我最終作出的投票決定完全是我自己獨立的決定,不受絲毫來自外部的任何影響。我最害怕的是我對那些我一向仰之彌高的大作家的敬仰受到哪怕那么一丁點的損害。使我欣慰的是,我沒有失望。
當然,誘惑并不絕對是壞東西。在一定的程度上,誘惑可以引發人的激情,或使人產生一種持久的動力,堅定地走向一個既定的目
標。誘惑可以改變人的命運,也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但更多的時候,誘惑使人迷亂彷徨,失去人生方向,甚至失去自我。如何面對誘惑,真是人生的一個大課題。
有人總結了對待誘惑的三個辦法,我覺得有一些參考的價值:一是保持平常心,不做白日夢;二是提高對誘惑的臨界點,定得越高越好;三是多交幾個思想和品位有高度的朋友,以使關鍵時刻有人提醒自己。
——資料來源:2011年8月17日《羊城晚報》
好書推薦
《從怎么看到怎么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1》
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定價:15.00元
為深入回答當前干部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梳理出怎么保持物價穩定、怎么解決分配不公、怎么解決住房問題、怎么解決就業難、怎么解決看病難、怎么實現教育公平、怎么解決發展不平衡、怎么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八個問題,組織中央有關部門和理論界部分專家學者撰寫了這本通俗理論讀物。緊密聯系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對有關問題作了深入淺出、有針對性和說服力的回答,既分析了“怎么看”又闡明了“怎么辦”,觀點準確、說理透徹,文風清新、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是廣大干部群眾、青年學生進行理論學習和開展形勢政策教育的重要輔助材料。
購買提示:可在當當網在線購買(優惠價:10.60元)
《攝影的精神:攝影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浙江攝影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定價:198.00元
20世紀20年代,拉茲洛,莫霍利一納吉曾說,“不懂得攝影的入,便是將來的文盲”。從最初攝影快照的出現,到如今正在開展的大規模的攝影革命,正好說明上面這句話驚人的預見性。攝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影響力正日益擴大。該書正是為配合有關攝影的首部重要的系列電視片而撰寫的,試圖通過攝影發展進程中的關鍵事件、關鍵人物和關鍵影像,來探索這一藝術與科學性兼具的視覺表現形式的本質特征。本書共分六章,每章提供20幅左右精心挑選的圖片,配以文字解說,同時更在主線索中闡明本書涉及的有關問題。格里,巴杰批判的視角和敏銳的美學意識,使本書成為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對于每一個想對21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的攝影有更多了解的人來說,本書是一部必讀之作。
購買提示:可在當當網在線購買(優惠價:141.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