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農村氣象新 移風易俗鬧元宵
這些天,蔣堂鎮蔣堂村黨支部書記陳紀林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
“老陳啊,近段時間姐妹們在排練上可沒少花功夫,拜托你關照一下,讓我們的節目也能亮亮相!”“你們的節目很受村民歡迎,能來的話真是太好了,希望你們借此機會,抓緊時間精心編排,爭取表演更加出彩……”
這頭打電話的是蔣堂村花棍舞隊的陳彩英,得知村里在正月十六這天舉辦元宵文藝晚會,主動請纓要求參加表演。接電話的正是村支書陳紀林,為了籌辦村首屆元宵晚會,這幾天也顧不上休息,一直為此事奔波忙碌著。
往年,到了正月十六,蔣堂村都有傳統的迎龍燈習俗。元宵節前幾天,村里家家戶戶都要為迎龍燈置辦燈籠、花束,還要張羅請人舞龍。可是今年,該村鐘情舉辦元宵晚會,不迎龍燈了,在不少村民看來是移風易俗、與時俱進了。
近年來,蔣堂村集體經濟日益發展,村民們的腰包也一天比一天鼓起來了。村里加大了文化建設投入的力度,新建了一批文化設施,進一步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如今村里成立腰鼓隊、花棍隊、排舞隊等各種文藝隊伍十多支。
村民金根悌報名參加了三個節目,這幾天正在家中緊張排練,她的話道出了大多數村民的心聲:“以前文化生活貧乏,迎龍燈成了村民為數不多的娛樂項目,如今時代不同了,村民的生活條件好了,對文化生活的選擇就有了多樣性的需求。村里舉辦元宵晚會,讓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能夠登臺表演,展示才藝,是一項為村民辦實事的善舉,村民也是皆大歡喜支持的;倘若舞龍,就只有中青年男子表演的份了。”
“其實,今年村里在舞龍和舉辦晚會的選擇上,也是蠻糾結的。但我們最終選擇了舉辦晚會,因為這更大眾化,村民的參與度高,而且更容易被村民們接受,這點從村民踴躍參與來看也得到了驗證。”陳紀林說,蔣堂村是個大村,迎龍燈要來回多次橫穿鐵路和白湯下公路,很不安全,況且蔣堂村還是個木材加工專業村,燃放煙花爆竹對整個村莊的消防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村民主張舉辦晚會的聲音是一浪高過一浪。而實際上,相對于迎龍燈,舉辦晚會既創新了傳統民俗,又豐富了節日文化生活;不僅安全、低碳、經濟,還能充分展示蔣堂村近年來發展文化事業所取得的成果。
2月4日是周六,蔣堂村兩委干部按部就班集中在村辦公樓開會,商討籌備工作情況,并對晚會節目逐一進行審核確認。“原先估計能組織起15個節目就不錯了,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一共有20多個節目參加演出,有舞蹈、獨唱、婺劇、方言快板等節目,不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且節目全部由本村村民參與表演,原汁原味,帶有濃郁的鄉土文化氣息。”村民的熱情參與,讓臨時客串晚會組織策劃工作的陳紀林連稱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