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這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制勝的法寶。
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活動將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自上而下在全黨深入開展。
一、鄉鎮為什么需要開展踐行群眾路線
黨中央號召開展這次踐行群眾路線活動,是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以縣處級以上領導機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為重點。
那么,鄉鎮政府作為最基層的一級政府,鄉鎮干部作為最基層的公務人員,天天生活在基層,天天工作在一線,而且不是這次活動的重點,要不要開展踐行群眾路線活動?我看答案是肯定的,這是因為:
1、群眾平時接觸最多的是基層干部。群眾往往從基層干部身上來看待黨的形象。基層干部對他們好,能為他們說話辦事,他們就說共產黨好,反之就會罵共產黨,自然就不會擁護共產黨的領導。
2、隨著黨的惠農政策的增多,惠農政策全部要靠基層干部去落實。群眾一般從基層干部在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水平中,來衡量黨的政策的好壞。只有基層干部客觀公正地、不折不扣地、及時地落實好黨的各項惠民政策,群眾才能真正感受到政策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從而認同和支持共產黨的領導。
3、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需要辦的事越來越多,從辦結婚證、準生證,到辦戶口、辦身份證,到建新房辦有關規劃、土地、建設等證件,再到辦醫療證件等等,他們首先找到的是基層政府,找的是最熟悉的基層公務人員,群眾往往用基層干部為他們辦事的態度來認定共產黨政策的好壞、評論共產黨干部的好壞。
二、鄉鎮基層干部怎樣踐行群眾路線
由于存在上述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大家的高度重視,在踐行群眾路線中應該從以下三方面努力:
1、從抓工作開展入手,讓群眾看到生產和生活條件的改善。
(1)把發展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堅持科學發展主題。群眾對黨和政府滿意不滿意,首先看他們的生產有無發展,收入有無增加,生活有無提高。作為基層干部,當前應當把發展放在第一位,在群眾的產、供、銷方面給予積極幫助。在生產中要努力在新種苗、新技術、政府扶持新政策項目、基礎設施提升等方面為群眾積極提供幫助;在銷路方面幫助群眾建立銷售渠道、積極推銷產品,通過宣傳提高產品知名度,防止貨賤傷農。
(2)把改善生活環境作為重要工作,達到保障改善民生。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要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民生就是老百姓最大的實際。只有解決好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才能抓住群眾工作的主要矛盾。當前主要是改善生產和居住環境問題,重點是保護耕地和水資源,改善生產和生活設施。
(3)充分發揚發展基層民主,努力使群眾擁有發言權。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要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充分尊重和保護人民群眾表達訴求的權利,通過完善相關制度,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引導群眾理性合法地表達訴求。群眾工作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服理不服人、認理不認官,只要把道理講清了、政策講透了,絕大多數群眾都是通情達理的。
2、從抓作風改善入手,讓群眾感受到干群關系的好轉。
(1)加強人格修養,正確認識權力。當前,我們面臨的特定歷史任務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要發展就要做實事,就要牽涉到部分群眾的個人利益,就需要我們去做具體工作,如征地、拆遷等等。這些工作是新時期我們面臨的新工作,也是當前最難的工作。要順利完成這些工作,靠權力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利用權力來壓制或強制,群眾是不服氣的,可能會適得其反,并且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及時處理好這些問題,在政策適當的前提下,靠的是我們的群眾工作能力,靠的是我們對群眾的親和力,靠的是我們對群眾的熟悉程度。
(2)站穩群眾立場,做好事關群眾利益的各項工作。當前,干部難當,公務員是個高風險的職業,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這是因為,一切安全責任都落實到了鄉鎮基層,包括生產安全、生活安全、森林防火安全、山塘水庫防洪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等;一切政策執行責任也都落實到了鄉鎮基層,如計生政策落實、國家重點工程的征地和拆遷工作、拆除違法建筑等等。公務員因職務原因被處理、被追責的不在少數,如失職罪、瀆職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等等。因此,公務員在執行政策中往往是戰戰兢兢,不敢大刀闊斧,直接影響了工作的進展。有的工程原計劃一年完成的,可能要拖上三年、五年,少數甚至拖上十年。這就需要我們充分了解群眾的所想、所需,多站在群眾立場想辦法,考慮問題,不能計較個人得失,多聯系群眾,借用群眾的力量解決問題。
(3)培養群眾感情,端正對群眾的態度。胡錦濤說:“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我們大家都知道,家家有一本難念的經,大多數群眾家里都有一些事,自己沒有能力處理,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并且幫助群眾化解,群眾一定會感激你的,這就是培育群眾感情。比如幫助群眾落實戶口問題,幫助群眾解決子女就學問題,幫助群眾解決房基審批問題,幫助群眾分家立戶問題,幫助群眾就業問題,幫助群眾就醫買藥問題,保護老、弱、病、殘人員合法權益問題等等。
3、從抓制度完善入手,讓基層干部自覺踐行群眾路線。
(1)創新群眾工作方法,提升群眾工作能力。要善于用新媒體聯系群眾。可以用建立村一級的電話虛擬網、QQ群、微信等新的聯系方式來聯系群眾。也可以用建立協會的方法來聯系群眾,比如在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都可以建立不同的協會,既方便群眾間在種植技術、管理技術、加工技術和銷售方面達到互助合作,提高影響力,又方便我們加強與群眾的聯系。
(2)完善群眾工作制度,加強權力監督和制約。一是確立溝通對話制度。要堅持和完善半年一次的鄉、村領導班子的民主生活會制度,達到充分了解情況,以至相互理解;二是建立群眾民主參與制度。特別是村一級,一定要按照制度及時通報工作情況,遇事要經常開會協商,充分發揚民主,及時公開工作進展;三是堅持干部經常性深入群眾制度。當前在鄉鎮街道推行的夜學、夜訪、夜談制度和“兩全”活動為我們聯系群眾創造了有利條件,只要我們認真堅持下去,會得到越來越多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最后,用毛澤東的話說:“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作者系長山鄉常務副鄉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