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心靈的依托文化的地標
羅埠鎮花園村有座陳氏宗祠,如今,成了村里的文化禮堂。村主任陳紅軍每天都會走過來看看、轉轉,看著“勵志廊”上的照片,他不禁露出笑臉。
今年,根據上級要求,花園村率先探索興建了以構建精神家園為內核的文化禮堂。文化禮堂包括“兩堂五廊一中心”:行禮的禮堂、學習的講堂和村史廊、民風廊、勵志廊、成就廊、藝術廊。展示的內容既有表達主流價值的規范元素,也有結合該村實際的特色元素。
在文化禮堂的建設過程中,花園村專門設立了“孝悌榜”、“學子榜”、“壽星榜”和“貢獻榜”,為村里的勞動模范、孝子賢媳、優秀學子、老壽星、歷任村干部等內容,這些資料全部都是老百姓踴躍提供的。
“端正做人、勵志勉學、杜絕惡習、應世經務、孝順長輩。”這是花園村的村訓,一代又一代的花園人,延續先輩留下的村訓,做人做事。
花園村村民的祖先是武將出生的中國宋代抗金大臣宗澤,好武民風也有好勇斗狠的流弊。而如今,村文化禮堂組織了各類文體協會,全村百姓“文武雙全”。花園村村主任陳紅軍說,文化禮堂的建成,為全村村民提供了一個滿足他們精神需求的公共載體,為他們提供了心靈安放的依托。
以前,傳統的村落有市集、廟宇等固定的場所,是當時人們互相交流的“精神家園”,現在的農村,文化禮堂的建立,同樣為村民提供了精神文化的家園。
文化禮堂建成后,村里將陸續開展傳統的文化聚會、幸福講堂、幸福禮堂禮儀活動。如今,來村里的文化禮堂走一走,看一看,老百姓都說,過去的美夢,現在成真了。
在花園村,每年過年,說到最熱鬧的事情,就是正月迎龍燈。龍燈屬于金華傳統的板凳龍,但相對于單薄輕便的金華近郊板凳龍,卻又顯得更加厚實粗獷,同時不失豐滿華麗、多姿多彩,且具有集詩歌、書法、燈謎于一體的濃郁文化氣息。
板凳龍制造工藝精湛,結實而厚重,龍燈單橋是長2米、寬20公分、厚3公分左右的木板,上面安裝4盞八角花燈,燈籠紙面上或寫上詩詞名句、或燈謎諺語、或喜慶吉言,也有繪畫貼圖等。燈籠之間更有鮮花綠葉點綴,舞動時連綿起伏搖曳多姿,燈火輝煌花枝顫動場面特別美麗。
迎龍燈不光是為了熱鬧戲耍,更是代表一方百姓展示驕傲自信和祈福美好生活的象征,一般只有大村落才有實力迎龍燈,且村中居民多為同宗同脈一姓相承,而龍頭就代表了這個村的信仰和尊嚴,那是絕對不容褻瀆和侵犯的。龍燈有特定行走路線,號稱燈路,村里的龍燈只在本村范圍活動,瑞祥福氣也只保佑自己宗派。
如今,每天傍晚,當天微微暗淡,村里文化禮堂外的廣場上,音樂聲總會響起,村里的人們聚集在一起,集合跳舞,開啟村民們的文化夜生活。陳紅軍說,平時大家各忙各的,自從建了文化禮堂,大家有了聚在一起的機會和理由,鄰里關系更加和諧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