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桂珍的“童·畫故事”兒童創意美術工作室“蝸居”在市區明月京華小區內的一棟樓居民里,走上樓,率先引入眼簾的是一扇彩色的門,童趣躍然心頭,而進了門往里走,這份童趣則越發濃郁了,只見工作室內放置了一張長型的木桌,小小的板凳圍了一圈,四周墻面上掛滿孩子們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材質卻不拘一格,有麻布,有面具,有玩偶,甚至還有廢棄的塑料瓶,而就在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普通物件上,那獨屬于孩子們的繪畫創意和天賦得以最大限度地釋放。
一路感嘆地欣賞完滿屋子的作品,鐘桂珍則在一旁耐心地解說著,對每一幅作品如數家珍,甚至記得作品背后孩子們的認真模樣,卻不知自己笑起來,亦如孩子般天真。說起自己的繪畫之路,她說這是一個關于“感恩”的故事。
我想當一個像徐老師一樣的老師
鐘桂珍考上了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的服裝設計專業,雖然進入了這個專業,但在校學習的三年,讓鐘桂珍發現這并不是自己想走的路,“我想當一個像徐老師一樣的老師!”這個夢想根植在她的心中,所以在畢業后,鐘桂珍沒有走上服裝設計的道路,而是選擇繼續深造,并考取了教師資格證書,成為了一名美術老師。
在任教期間,鐘桂珍給研究生開講座,和美術教育專業的大學生進行師徒結對,指導孩子參加全國、省、市、區繪畫比賽得過大小獎無數,而且多次被評為優秀指導老師、優秀班級、優秀教師。撰寫的美術論文也多次榮獲市、縣等大獎。無論為人還是工作能力都受到領導、同事的認可,并以全票通過的成績擔任學校教研工作。
如今兒時的興趣愛好已“進化”成了熱愛的美術教育工作,鐘桂珍十分珍惜,因為她明白:“一名老師的態度足以影響孩子的一生,我就是有幸遇到一位負責的好老師,所以我的人生改變了,我要把徐老師傳達給我的這份愛傳達給我的這些孩子們。”
在家長們的熱切呼聲中,鐘桂珍開起了“童·畫故事”兒童創意美術工作室,一年下來,從最初的20多名學生,到現在的200多名孩子,鐘桂珍一直堅持要自己上課,最后甚至辭掉了學校的穩定工作,全心撲在畫室上。
自開設以來,鐘桂珍的畫室是出了名的“難報名”,這是因為她自己的一套“挑人”方法,“單從畫畫這個興趣來說,不少孩子是家長要他學畫畫,可能他自身并不喜歡畫畫,遇到這種情況,我就會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勸孩子退學。再則,畫畫又有很多類別,有的擅長國畫,有的擅長素描,對此,我會為孩子尋找更好的老師進行深造。”
在教學中,鐘桂珍堅持循序漸進的小班教學方法,按基礎開班。“我的教學理念很簡單,就是‘創意’二字。”在鐘桂珍的教學中,創意是她一定要堅持的,“因為孩子的童年是十分短暫的,也是最具有創造力的,不能讓他的思維被桎梏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