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是個有著千百年以上歷史的古村落,古方本來不叫“古方”,古方原先叫“酤坊”。酤坊不是一個村名,酤坊就是古代一個專門制酒賣酒的街坊,在宋明時期,酒屬官營,民間不能私自制酒賣酒。古代的古方村,曾經以所傍的白沙溪為村名,那時叫“南溪”。南溪村主姓姓朱,是朱氏先祖繁衍的一個望族,所以,古時的古方,也叫“朱宅”。
古老的古方,有很多古老的傳說,一千年以來,這個村的主姓是朱氏一族,但一千年以前,這個家族不姓朱,是姓潘,“潘”是潘仁美的“潘”。傳說北宋初年的奸臣、陷害楊業楊家將的主謀潘仁美就是古方的本家,后來,潘仁美被朝廷制以重罪,并要株連整個家族,故此,潘氏家族的族老們緊急商議對策,決定連夜將整個潘姓家族改成“朱”姓,“朱”跟“潘”系為異族,當然不相干,如此才免除了一場大災大難,從此以后,古方人再不談潘家人的事,銷聲匿跡,才換來之后數千年的安然無恙。
古方村歷來出大官出名人,世人都說因為此地是風水寶地,古方的洞山,東西起伏就似暢游在白沙溪水中的一條鲇魚,迎水而上,激流闖灘,這是一個吉利呈祥的天象。為了不讓好風水轉向西去,古方人謀劃出一個好辦法,必須用金叉或者利劍把迎水而上的這條鲇魚鎖定在本村范圍,于是有人就想起了當年朱元璋敗走南山時藏匿在此的那柄金剛寶劍,用此劍插入鲇魚的脊背,這個現象就是而今鄉鄰看到的洞山塔似一柄重劍矗立在洞山頂上(鲇魚背上),從此鲇魚原地游弋,固步不前,吉利呈祥的好風水就永遠不再離去。果不其然,自此古方就不斷有村人得中功名,入仕為官,如明初朱氏家人朱寧出任汀州、河間等地知府,朱義出任廣西、山西按察司,朱勝出任武昌、蘇州知府,后遷江西布政使。村人杜彥達被明成祖召入宮廷任太醫院御醫,更有村人楊榮得中二甲進士第二,入翰林,后為尚書,內閣重臣。直至當今古方還有人官任廳級、部級高干。
又傳說,當年朱元璋留下的那方寶劍,其實埋在洞山腳下的洞山深潭中,早些年,但凡天高云淡,陽光明媚的日子,只要你站在洞山潭之水邊,就能看到水底有一道金光閃閃、隱約可見,那就是埋于深水的太祖皇上的金剛劍。還傳說,只要那家生有十兄弟,眾人齊心合力就能拔起這柄寶劍。說來也巧,古方有一個朱員外,他還真是多子多福,與妻生育九子一女,兒女長大、歡歡喜喜。突然有一天,他想起先人所傳的“十兄弟起劍”的故事,于是他召來九個兒子和小女婿,心想“女婿女婿半個兒子”,世人不都這樣說的嗎,九加一不是十兄弟嗎。于是選好了一個好日子,召呼眾小子一起下得深水潭,依次排定,九子在前,小女婿在后,大哥一聲吆喝,眾人齊用力,眼看寶劍拔地而起,只要再加一把勁,就要馬到成功,唾手可得。站在岸邊的老員外既是興奮,又是著急,看見排在最后的小女婿似乎有些不得勁,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句:“好女婿,用力啊!”話音剛落,那柄半起的鋼劍,立馬“嗖”地一聲重落水中,為什么呢?眾所周知,只有“十兄弟”才能起劍,怎么中間夾了個“女婿”,這不是“假冒偽劣”嗎?天機不可失,老天不可欺,朱員外你這一喊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自己揭了自己的老底了嗎。從此,古方地方再也沒有人再能撼動落地的那方金剛寶劍。
以上傳說故事信不信由你,本來嘛,傳說傳說就是傳的,故事故事就是編的。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