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一次又一次勝利
1944年春,為迎接抗日戰爭大反攻,擴大武裝力量,上級決定動員農村貧下中農青年參軍,并號召地方干部帶頭參軍。已是區委宣傳部長的喻曉昉積極報名參軍,被分配到泗南縣獨立團特務連當指導員。連里除連排干部是老兵外,戰士都是剛入伍的新兵,喻曉昉積極配合連長,并和戰士一起訓練,深入細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新戰士很快適應連隊生活和掌握作戰本領。
1945年初,部隊接到上級命令,到距離日軍距點7里多路的花園莊擔任守備,監視敵人,阻擊其到解放區搶糧。到達防地后,連里立即組織熟悉地形,加固工事,研究作戰方案。每天除執勤、警戒人員外,其余同志都到田里幫助老鄉耕種和除草。一天上午,大家正在田間勞動,突然有兩架敵機飛到駐地上空,敵機在空中轉了兩圈,接著就是一陣機槍掃射和丟炸彈,而后就有100多名鬼子向防地進攻。該村只有三十幾戶人家,但附近駐有政府和部隊機關,地理位置很重要。喻曉昉說:“當時上級命令我連不惜一切代價,堅守陣地。”那時連里武器裝備很差,全連只有3挺老式機槍,步槍都是老“套筒”,每支槍只有10發子彈,每個戰士只有四個手榴彈。戰士們雖經過幾個月的訓練,都沒有實戰經驗,但在敵人飛機轟炸和炮火的強攻面前,卻個個斗志很高,沉著應戰。后來,憑借挖好的戰壕,他們連續打退敵人兩次進攻。第三次,敵人突破陣地后,喻曉昉即帶領兩個排繞到敵人后方,連長則帶領另外兩個排正面阻擊,敵人在兩面夾擊之下,帶著3具尸體,7、8個傷兵,丟槍棄彈倉皇逃竄。
“那次戰斗從上午9點多鐘一直打到了下午1點多,特務連以2人犧牲,5人負傷的代價,贏得了初戰鬼子的勝利。”喻曉昉說。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但仍有一部分日寇不愿繳械投降,為了保衛人民的利益,黨中央決定擴大部隊機動力量和活動范圍,泗南縣獨立團也升級為華中軍區第七軍分區獨立三團。部隊隨即攻打被日寇占據的五河和靈壁兩個縣城。
喻曉昉說,他們打的第一仗便是五河,當時鬼子已經撤走,只有偽軍200多人。特務連和二營擔任主攻。當天下午開始,部隊從西南、西北兩個方向攻城,部隊很快就打進城內。在巷戰中偽軍拼命逃跑,約在夜間11點多時,敵人全部龜縮到城北頭一個大碉堡里,他們一面喊話要其投降,一面用迫擊炮平射,打塌了敵人的碉堡后,偽軍就舉起白棋,乖乖地走出碉堡,全部投降了。
打下五河后,全團即日夜兼程,北上向靈壁進軍。三營擔任主攻,特務連是預備隊。當城南被全團突破后,日寇倉皇潰退,喻曉昉他們乘勝追擊,打死打傷不少敵兵,經過一夜的戰斗,敵人就全部繳械投降了。
抗戰勝利后,部隊向蘇北淮陰、淮安轉移,特務連和一營兩個連都補充到二縱隊四旅12團,喻曉昉調到三連當指導員。在解放戰爭中,喻曉昉隨部隊轉戰山東,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及淮海戰役等。
1948年4月,喻曉昉離開連隊,調到團政治處,后又調到華東軍區政治部等單位工作。1970年,喻曉昉任安徽阜陽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1975年4月,喻曉昉來到金華,任金華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直到1978年10月離休。
不忘過去,傳承發揚革命精神
回顧喻曉昉的一生,他戰斗勇敢,工作成績突出,多次立功受獎。
如今,喻曉昉已經95歲高齡。因曾在淮海戰役中,被敵人的燃燒彈打中,頭部、臉部全被燒成重傷,現在左眼視力模糊,左耳聽力受損,但身體尚好,精神矍鑠。他說,抗戰勝利已經70周年,中國人民在抗戰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對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新中國建立后的變化,尤其是改革開放的變化,真是天翻地覆,國家由貧困落后變為繁榮富強,人民由缺衣少食變為豐衣足食。作為親身經歷過歷史蕩滌的老人來說,真是悲喜交加。喜的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人民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反動統治,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又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悲的是許多戰友拋頭顱灑熱血,未能看到幸福的今天。
喻曉昉說:“我們應該永遠記住沒有他們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的功績,學習傳承他們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創造我們更加美好的明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