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關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內容,把基層黨建擺在了重要的位置,而城市基層黨建是做好城市工作的‘龍頭’。”婺城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為進一步加強城市基層黨建,近年來,婺城區從都市核心區的實際出發,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抓好城市基層黨建,不斷強化城市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搭建黨組織領導下的多元共治平臺,有效推動了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有機融合。
優化黨群服務水平打造服務商圈品牌
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區地處繁華的江北鬧市區,轄區內業態豐富、人員眾多。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如何整合資源,推進商圈建設成為城中街道黨工委以及西市街社區黨委一直思考的問題。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報告中提到關于社會治理制度建設的新思路,讓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標。”該社區副書記方曉娟說道。
對此,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區黨委結合自身實際,針對本轄區內個體商戶多和中小企業發展需要,積極推進“區域化黨建、網格化管理、一體化服務”新思路,同時開展各類送政策、送服務進企業進小區,全面助力社區企業和商戶發展,為轄區居民營造更好環境。
此外,西市街社區還積極構建社區大黨委,抓好商圈共建,創造活動場地和溝通平臺。在西市街社區辦公樓,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施工建設,原來這里正在進行的是辦公樓的提檔改造工程。“等辦公樓改造完成,轄區內的各組織將會看到一個更為完善的活動場所,屆時能更好地方便附近商戶和居民。”方曉娟介紹道。
商圈內無論是大機關還是小單位,都在黨組織統籌協調下,共商區域發展,共抓基層黨建,共育先進文化,共同服務商企,共建美好商圈。在西市街步行街上經常能看到各類關于“剿滅劣Ⅴ類水”、“義工廣場”等活動。方曉娟介紹:“通過協調商家參與社區大型活動從而搭建公益集市的平臺。商場經營戶在做公益贊助的同時還精心編排了各種節目與百姓同樂,既打響了商城的品牌效益,又為商家集聚了更多的人氣。”
西市街社區黨委一方面將商圈各領域黨組織“聯”起來,以商圈黨建聯盟的形式,加強商圈內各企業、社會組織以及政府職能部門的黨組織互聯互動,實現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商圈黨建聯盟將商圈群團社會組織“帶”起來,堅持黨建帶群建,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為商家群眾提供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全方位服務。
“2016年,我們社區創立了“西市街社區黨群連心橋”微信公眾服務平臺,接下去我們還將進一步細化平臺功能,以黨建引領推動基層治理,通過線上線下互動的方式,讓轄區居民和商戶獲得更多的歸屬感。”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朱慧敏)
區域共治聚合力 讓老街坊守望相助
提供志愿者服務、參與環境衛生整治、文明勸導、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宣傳等,城北街道紅湖路社區黨委也積極通過“社區大黨委”促進社區黨建品牌建設,推動城市基層治理。與此同時,社區緊緊圍繞“鄰里情”主題,全面開展城市黨建綜合體創建,協調推進區域化陣地建設。
在紅湖路社區,有一個特殊的學校——市民學校,從周一到周五,每天課程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歌唱班、剪紙班、書畫班、越劇班等都是居民們所喜愛的課程,老師由社區內有特長的居民志愿者擔任,學生們也都來自社區。在市民學校,居民們不僅可以學習到各式各樣的技能,開展休閑娛樂活動,最主要的是能增加鄰里感情。
除了市民學校,紅湖路社區還有“節節鬧”的傳統,以節日為切入點,組織開展一系列民俗活動,創新打造“鄰里情”黨建品牌。今年中秋節,社區黨委以“月滿中秋,情系紅湖”為主題,舉辦了一場月餅DIY活動。活動當天,社區居民們齊聚一堂,互相切磋手藝,現場氣氛熱烈。活動結束后,社區的工作人員把做好的月餅,以及節日禮物送到轄區紅軍遺孀和困難戶的手上。除了舉辦傳統節日活動,社區還創新打造“鄰居節”,以舉辦晚會等形式促進鄰里之間的交流溝通。
這些活動的開展,離不開“黨建+”的引領。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黨支部要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近年來,婺城區積極踐行“黨建+”理念,著力推行社區民主化管理、居民自治化議事機制,形成“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的扁平化服務管理體系,較好實現社區大事大家議、網格小事大家辦,形成大事齊“上陣”、小事共“筑墻”的格局,以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在紅湖路社區居住了十幾年的胡力和,是一名老黨員,退休以后他積極投身志愿者服務中,成為了社區里的兼職網格員。每天,在社區的街頭巷尾都能看到他巡邏的身影:對沿街商戶的占道經營戶進行勸導、拿著鏟子清理樓道里的小廣告……在省示范文明城區創建、“五水共治”、“剿滅劣V類水”等工作中,他總是干在一線,積極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鄰里之間有了矛盾,他也會積極出面調解。胡力和說,能為大家做一些實事,自己感到幸福、快樂。
如今,紅湖路社區居民們沖破“鋼筋水泥”阻隔,鄰居之間漸漸熟悉、親熱起來,處處彰顯著溫馨的“鄰里守望情”。紅湖路社區黨委書記呂桂彥告訴記者,紅湖路社區正在以“黨建促發展,做優老城區”的目標,進一步深化“鄰里情”黨建品牌。目前,社區已經著手建立以鄰里分享、科普學習、志愿服務等為一體的黨群沙龍廳,同時建立百姓議事廳,聽取基層的聲音,更好地服務群眾。
(見習記者陳曉倩)
創新城市基層黨建全面提升居民獲得感
通過社區大黨委來助推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并非個例。自2015年起,婺城區全面推行“社區大黨委”新模式,從而實現了由原來“依賴個人協調”向“依靠制度運作”的轉變,有效整合了轄區資源,推動了城市基層黨建從“單兵作戰”走向“抱團發展”。如今,“社區大黨委”已經在婺城大地上全面開花。
今年9月份,城東街道青春路社區搬了“新家”。“烘焙室、書畫室、健身房……各種服務功能一應俱全,以后社區居民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服務。”青春路社區黨委書記李愛紅欣喜地說道。這一切,應歸功于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城東街道黨工委的大力支持,使得社區黨委能夠有效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實現服務功能最大化。
為了更好地服務社區居民,目前青春路社區已進駐彩虹公益、金華市婦幼保健院、金華銀行勝利北街支行等社會組織17家,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多專業服務,著力打造“敞開式辦公、一站式服務、一次性受理”的多功能、全方位平臺。
“以往辦理市民卡,我們需要跑到銀行的營業廳去排隊,再等上個把月才能取到卡。現在可好了,社區邀請金華銀行的志愿者上門為我們服務,省了不少麻煩呢!”家住青春小區的尤亞同大媽拿著剛領到的市民卡高興地告訴記者,社區的不少貼心服務都讓她感到“溫暖在心,幸福滿滿”。
李愛紅介紹,近年來,社區堅持把黨的建設作為推動基層治理的核心優勢來抓,以黨建工作為繡花針,串聯起區域、系統、條塊等各方力量,穿引起基層治理的萬根線,探索實踐了以“青春驛家,組織一路覆蓋;青春宜家,黨群一路聯動;青春益家,服務一路到位;青春怡家,活動一路開展;青春E家,智能一路支撐”5個“一家一路”為主題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路徑。
在社區的服務大廳,一臺智能觸屏機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點擊進入公共支付頁面,有需要的居民可以在這里完成各種繳費服務,很是方便。”李愛紅邊操作邊向記者介紹道。這臺智能觸屏機是該社區實現“青春E家,智能一路支撐”的一個縮影,“互聯網的普及,為社區工作也帶來了不少便利。”
社區積極利用“紅色智慧引擎”平臺,通過電腦網站PC端和手機APP移動端兩種渠道,以“三端兩微”在線學習測試和“走街入戶掃碼制”為主要載體,學做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以大數據管理為支撐,建立居民網上“戶情檔案”、完善服務績效追蹤,實現線下載體線上集聚,線下活動線上組織,線下工作線上管控。李愛紅說:“走街入戶掃碼制真正打通了社區服務百姓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實現了十九大報告中的社會治理智能化。”
5個“一家一路”工作路徑的提出,讓社區真正把問題解在群眾開口前,把實事辦在群眾急需中,把服務落在群眾心坎上,把成效顯在群眾笑臉間。(記者胡敏霞)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