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記者月映紅、何夢蝶、童闐韜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事關環境改善、民生改善,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在短短一年多里,婺城區上下同心協力,整治項目多點開花,在改善環境面貌的同時,更注重鄉鎮文化內涵的提升,真正把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做到百姓心坎上。
精準對接綜合整治工作見成效
自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開展以來,婺城區12個小城鎮共安排154個整治項目,計劃總投資10.23億元,其中莘畈、沙畈、塔石、箬陽4個鄉鎮已經順利通過驗收考核。在此基礎上,婺城區實現市級衛生鄉鎮全覆蓋,并創建了8個省級衛生鄉鎮,鄉鎮道路交通管理“建隊伍”覆蓋率達100%,小城鎮交通安全“兩站兩員”更是走在全市前列。
如此高的工作效率,與完善的組織架構建立有著密切關系。據婺城區整治辦督導組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整治順利開展,婺城區委、區政府在去年6月將區整治辦、三改一拆辦、五水共治辦、生態廊道辦等臨時機構整合為浙中生態廊道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五部九處,統一指揮調度各機構的人員、資源,進一步明確各處室職責,理順關系,方便人員、資源的調配。
小組辦公室為確保規范高效運行,堅持每周一列會、每季度現場會制度,制定專家分鄉鎮指導制度、項目進展日報送制度、限額以下招標制度以及整治項目月度排名公示等工作制度。同時,小組辦公室還牽頭成立由發改、規劃、財政、整治辦組成的專項服務團隊,每周由整治辦領導帶隊分組到各鄉鎮做好業務指導,幫助各鄉鎮解決項目前期遇到的問題,加快項目進度,做到精準對接、精準服務,并組建本地專家服務團隊,分組常駐鄉鎮指導項目建設,為鄉鎮解決缺乏工程項目專業人才的難題。
丁建明就是其中一名駐鎮規劃師。去年針對箬陽鄉地勢高、地理環境復雜等特點,區整治辦特選派工作經驗豐富的丁建民駐鄉指導箬陽鄉的小城鎮建設。在多次深入走訪后,丁建明提出要保留箬陽鄉古街風貌、青石板鋪設街巷、路燈設計古樸等符合山區特色的設計風格。箬陽鄉通過驗收后,今年老丁又主要負責蔣堂和乾西兩個鄉鎮的項目建設,面對繁重的項目建設任務,老丁表示:“現在我幾乎每天都駐扎在鄉鎮里,希望今年能夠繼續通過項目建設使鄉鎮凸顯出自身的特色,順利通過考核驗收。”
去年,在婺城區委、區政府領導下,區整治辦以“一加強三整治”為主要內容,緊密結合婺城實際,制定“三年整治計劃”,開展六個專項行動、百日攻堅行動、潔美城鎮聯合創建行動,集中整治了一批嚴重影響集鎮環境的突出問題。
綜合整治非一日之功,而是一項需要建立長效性機制持續推進的工作,婺城區仍存在基礎設施落后的難題。區整治辦督導組的鄭喆表示,區整治辦將繼續加大督促檢查的力度,建立健全由專項督導、綜合督導、聯合督導及媒體曝光、明察暗訪等多種形式組成的“3+X”督察機制。通過推行“銷號式整治、清單式管理”的形式,建設一整套“閉合式”管理體系,做到存在問題及時發現、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整改問題及時銷號。同時,整治辦將堅持每周督察制度,對各鄉鎮項目實際開工、形象進度,每月進行排名通報,每兩個月對連續排名靠后的鄉鎮主要領導進行警示約談,并邀請人大、政協繼續發揮好監督指導作用,引導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讓大家一同參與評議、監督,督促問題整改落實。
在建設機制加強監管的同時,婺城區還著力營造攻堅氛圍。今后,婺城區將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以編發工作簡報、開設宣傳專欄等形式,針對特色做法,精心謀劃宣傳報道,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主動參與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積極營造全民參與、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立足實際打造有歸屬感的小城鎮
自婺城區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以來,婺城區山區鄉鎮的小城鎮建設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立足鄉鎮實際,打造具有歸屬感、留得住鄉愁的生態宜居型小城鎮。箬陽鄉和塔石鄉的整治成果就是其中的典型。
經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塔石鄉的環境面貌得到極大改善,不僅讓金華本地游客眼前一亮,更讓外地的游客流連忘返。塔石鄉副鄉長方誠表示,塔石鄉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在注重顏值和價值融合的同時,還注重特點和亮點、生態和產業的融合,集全鄉之力、全民之智,強力推進整治,全力打造“世外桃源、夢想塔石”。
塔石鄉上塔石村干部董春輝說:“這次整治清理出來的垃圾,拖拉機足足拉了幾百車。村里有老人說部分垃圾從他們的爺爺輩就堆在那里了,這次整治行動讓塔石鄉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同時,鄉里一些鄉干部和村民在整治過程中發揮創意,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舊磚瓦、舊木材、舊農具等邊角料,把臉盆制成蘑菇形狀,把磨盤砌進圍墻,精心設計街角小品,打造獨具山區特色的生態景觀。”
方誠表示,下一步塔石鄉將在繼續完善管理體制避免反彈的同時,進一步整合資源,挖掘生態人文特色,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山區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壯大,努力書寫發展休閑生態特色小鎮的新篇章。
箬陽鄉也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中做出了“箬陽特色”。據箬陽鄉人大副主席鄒金朝介紹,2016年12月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開展伊始,箬陽鄉就把該項工作列為“一號民生工程”。而在整治開展前,箬陽鄉中不少村民都戲稱“鄉里雞鴨鵝亂跑亂拉的情況隨處可見,家養的禽類數量比鄉里人口都要多”。
對此,箬陽鄉開展全域治水、開展垃圾分類、推進危舊房整治、創建衛生鄉鎮等工作,建立長效機制,改善環境秩序,改變生活陋習。經過一年多努力,不僅集鎮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村民素質也得到了提升。鄒金朝感嘆:“現在連村里的老太太吃瓜子都會注意不亂吐瓜子殼,而是丟進門口的垃圾桶。”
箬陽云霧繚繞,山間霧氣經陽光照射發出光彩,該鄉將山、水、林、田、箬、竹、茶等自然生態要素融入整治規劃。發揚特色文化,重點打造一個特色入村口,建設一條特色街巷,打造一個中心文化廣場和多個特色景觀節點。
整治順利推進,不僅讓箬陽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還提升了箬陽的人氣,每逢周末都有不少自駕前來的游客。鄒金朝說:“多虧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鄉里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鄉里旅游業得到不小的發展,最近有不少帶著孩子來箬陽游玩的游客問我鄉里有沒有民宿,外出謀生的年輕人也愿意回來了。從前我的孩子都不愿意來箬陽,嫌這里又臟又臭,現在每逢周末都要來箬陽走走轉轉,呼吸新鮮空氣。”
全域推進描繪大美婺城廣闊版圖
為打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這場攻堅戰,改善婺城小城鎮的氣質與形象,全面提升產業與優化功能結構,婺城區全域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著力將小城鎮打造成生態廊道上亮麗的明珠。
婺城區以潔美城鎮創建為抓手,通過開展全域化的專項整治行動,進而實現城鎮環境潔美、有序。在全區小城鎮集鎮范圍內及重點廊道線上80個行政村(社區),開展以“六亂”(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貼、亂畫)整治、“三個清理”(清理垃圾、清理污水、清理占道)、集貿市場提升、交通秩序整治、村居環境提升等五個專項行動為主要內容的環境整治。
為了調動村民參與整治的熱情,婺城區還通過信息宣傳全域化的方式強化了對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宣傳,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開展咨詢活動、舉辦群眾開放活動、開辟宣傳專欄、開展領導干部訪談等多種形式開展立體化宣傳動員,各鄉鎮累計發放“潔美城鎮”倡議書8000余份,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帶來的好處。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行動的推進也是婺城區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一部分。婺城區要求開展全方位的水環境大排查大整治,區、鄉、村三級干部上下聯動對全區各主要河流、庫塘溝渠各類水體、地下雨污管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終端、大小排水(污)口等進行地毯式排查,發現問題,立即交辦整改,以有力的行動守護婺城的碧水清流。在“三改一拆”方面,婺城區要求各鄉鎮(街道)做好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員、干部牽頭,實行全面排摸,對違法建筑做到應拆盡拆,并開展全天侯巡查,發現新增違法建設,立即下發督查函,督促違法建筑現場拆除,切實做到不留盲區、不留死角、不留后患,對排摸出的違法建筑,統一上報,制定拆除方案,做到應拆必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