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一直是社會普遍關心的話題。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要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健全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婺城區現有戶籍人口36.3613萬人(不含金華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金華山旅游經濟區),其中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8.4278萬人,占全區人口的23.18%,這組數據真實地反映了婺城區現在已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讓8萬多的老年人能夠老有所樂,是相關部門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這幾年,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養老問題,婺城區成立了居家養老照料中心、老年大學、老年體協等服務于老年人的機構,讓老人們有了一個可以學習、娛樂、運動的地方。
居家養老讓老年人老有所養
進入盛夏,天氣有些許悶熱,早上5點,朱化明就起床忙活開了。朱化明是乾西鄉湖頭村人,負責管理村老年活動中心。整理桌椅、打掃衛生,當他料理完這一切,時間剛剛好,“客人們”陸續來了。
上午7點,老年活動中心聚集了來自湖頭以及周邊村子的老年人。健一下身,下幾盤棋,哼幾句小曲……彼時,老年活動中心已熱鬧非凡。據湖頭村老年協會會長張濟芳介紹,村上的這個老年活動中心是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以前我們村的老年活動中心是在舊的文化禮堂里,因為建高鐵拆遷,村里出資建成這個老年活動中心。”
在張濟芳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一番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總共分為三層,第一層對外出租,第二層是老年活動室,設有開水房、棋牌室、健身室、電視機室等休閑娛樂場所,第三層則是文化禮堂,老人們沒事的時候喜歡在這邊練練書法,參觀一下文化禮堂里的陳列品。老年活動中心成為了老年人們的“休閑”之地。
張科是湖頭村人,退休已經十多年了,他告訴記者,自從老年活動中心建成以后,自己就天天來這兒“報到”,“退休以前,我住在市區,基本上不會出門,一來是沒伴,二來是沒地可去。退休以后,我就回到湖頭,知道村里有老年活動中心,我就天天來,照面的都是小時候的玩伴,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下下棋,評論評論時政,真當有味。”
一上午,老年活動中心人來人往,絡繹不絕。上午十點多,眼看著中飯時間就要到了,老人們陸續散了,該回家的回家,而有一批老人則往距離老年活動中心百米遠的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走,那里正有熱騰騰的飯菜等著老人們享用。
湖頭村是一個大村,共有7個自然村,現常住人口就有28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的有600多人,70歲以上的有300多人。2014年,為了讓老人們能就近享受居家養老服務,湖頭村兩委想方設法尋找場地、籌措資金,落實建設裝修,終于讓老人們有了一個可以安享晚年的地方。“現在國家政策好,你看我們老人多幸福,在家門口花小錢就能美美地吃上一頓飯。尤其是對我們這種獨居老人而言,真的是很方便。”正在排隊打飯的李奶奶笑呵呵地說道,“不光能一起吃個飯,大家還能一起嘮嘮嗑,真好!”
乾西鄉湖頭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只是婺城養老服務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婺城區立足本地實際,創新發展理念、加大投入力度,從2013年起開始以解決老年人就餐為突破點,大力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設,截至目前,全區建成并運行的城鄉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為259家,其中2017年新建居家養老照料中心27家,2018年新建11家,解決了全區5600多名看空巢老人吃飯問題,數萬名老人有了較好的活動場所。(記者胡敏霞)
文化養老 讓老年人老有所樂
“來,轉身,下蹲……”還沒走進蔣堂鎮老年大學,就聽見老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課。走近一看,一群六七十歲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正認真地揮劍練習。“我們現在正在學習四十二式太極劍。”說話的是蔣堂鎮老年大學學員葉素蓮,“為十月份的比賽做準備呢!”
7月,天氣異常炎熱,一套動作練下來,大家早已汗流浹背,但這群六七十歲的學生沒有一個喊累,沒有一個喊休息一下,大家仍是熱情高漲。“大家都很珍惜在家門口學習的機會。”老年大學負責人章庭生說。
2016年,在沒有經費支持的情況下,10名老人自發創辦了這所老年大學。談起當時創辦這所老年大學的艱辛,創辦人之一祝賽鳳感慨萬千,“為了創辦這所老年大學,真的是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皮子。”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12月,蔣堂鎮老年大學終于掛牌成立了。
老年大學的創辦,給當地的退休教師、退休干部以及附近村民提供了一個學習、娛樂的場所。蔣堂鎮老年大學開設4個小組,有體育、文藝、保健、攝影書法課,學員有87名,每人學費100元。每個月開設兩節課,其他時間用來活動、練習。
章庭生排了一張上課表,根據這張表格請老師。婺城區委宣傳部的沈根新來講過如何為人處事,鎮黨委書記來講過反腐敗的重要性,鎮長來講過如何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蔣堂鎮衛生院院長來講過如何防治高血壓……
老年大學的創辦,讓老年人開心起來了,運動起來了,健康起來了。葉素蓮已經做奶奶了,孫子已經30個月大了,每天,她都要來老年大學,聽課、練劍、組織詩朗誦、排演小品。她上老年大學的時候,孫子交給老伴帶,老伴有事時,她抱著孫子也要去老年大學報到。在老年大學,她覺得自己很有收獲,也很開心。“醫生來給我們講課,讓我們吃得清淡點,預防高血壓,平時要注意鍛煉,預防骨質疏松,這些知識對我們很有幫助。而且,每天跟同齡人唱唱跳跳,多少開心!”
剛上個月,73歲的學員繆本和組織開展了第一屆蔣堂鎮老年大學趣味運動會,有夾彈珠、吹兵乓球……8個項目讓老人們樂在其中,“感覺回到了小時候。”繆本和過去是蔣堂小學的數學老師。在蔣堂鎮老年大學,他組建了一支氣排球隊,只要不下雨,他就帶著這支隊伍去羅埠鎮老年大學,和他們那里的氣排球隊對壘。“打氣排球很有趣味,對身體也很好,我伙食吃得很好,但是沒肚子,你看看,”繆本和自豪地沖記者拍拍肚子,“有了老年大學,上午半天的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不然就會覺得一天太長、太枯燥。”
問老人們在這里收獲最多的是什么,老人們的回答都是“開心,健康”。章庭生說:“我們創辦這所老年大學很艱辛,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維持下去也是困難重重,但為了給老年人帶來更多的歡樂,再困難也要堅持下去。”
記者從婺城區老干部局了解到,近年來,婺城已經在白龍橋,瑯琊、雅畈、蔣堂四個鄉鎮創辦了老年大學。區老干部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我們也將積極探索符合婺城區實際情況的辦學模式,進一步加大對各鄉鎮老年大學的辦學扶持力度,不斷提升鄉鎮老年大學辦學水平。”
(記者胡敏霞)
運動養老 讓老年人老有所為
在白龍橋鎮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沒有固定的成員,沒有固定的場所,他們的年齡都在花甲之上,他們都擁有一顆熱愛運動的心,他們是白龍橋鎮老年體協成員。
近年來,白龍橋鎮老年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先后被評為省級小康型老年體育鄉鎮、省級體育強鎮,同時,按照特色體育運動項目,還獲得了太極拳特色鄉鎮、佳木斯特色鄉鎮等榮譽稱號。“白龍橋鎮極其重視老年體育隊伍的建設,通過設立各式各樣的運動項目,來豐富和活躍老年人的文體生活,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到其中,旨在提高老年人的身體素質。”白龍橋鎮老年體協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白龍橋鎮老年體協的運動項目主要分為體育類和運動類兩大類。舞蹈類有健身球、柔力球、排舞和戲曲廣播體操,而體育類主要以氣排球、乒乓球、可樂球等球類項目為主。“這些項目都是老年人自主選擇出來的,每一個項目都深受歡迎,也滿足了不同人們的愛好需求。”而為了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目前全鎮52個行政村、4個社區都建有老年體育輔導站,設有站長負責各村、各社區的老年體育活動。
“一年365天,除了刮風下雨,各個村、社區的老年體育活動開展得熱火朝天。”相關負責人說,“除了社區建有固定的球場,幾乎所有的體育活動都在小廣場,或是借用學校的操場開展。”每到晚上六七點鐘,就是最熱鬧的時候:集鎮的小廣場練習戲曲廣播操的老人們整整齊齊的排開,華核社區的氣排球場上一片叫好聲,還有各村開展的兜球、可樂球等活動都吸引了老老少少的村民們圍觀。
除了平時的訓練,白龍橋鎮老年體協還會帶領各支文體隊伍參加各種活動。去年的婺城區機關運動會上,白龍橋鎮的部分老年人們帶來的戲曲廣播體操和可樂球展示贏得了陣陣喝彩;春節前后,各支舞蹈隊伍也特意編排了舞蹈,給鎮里的節日活動助興表演;而就在今年6月在金華開展的全國老年人健身球操交流活動上,白龍橋鎮選派了80名健身球隊員,聯合婺城區其他隊伍參與健身球比賽,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此外,白龍橋鎮體協還按照“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邀請各個鄉鎮、各個縣市區組織隊伍,前來“比武切磋”,互相學習、交流經驗。
事實上,每年年初,白龍橋鎮老年體協還會結合全鎮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年的工作計劃,積極組織和開展各式各樣的老年人體育活動。如每年的老年運動會、8月8日全民健步走等等。“彩霞滿天夕照明,最美不過夕陽紅。”白龍橋鎮黨委也大力支持鎮老年體育活動的開展,積極為老年人搭建舞臺,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能讓老年人們充分展現自己風采,更讓老人們在運動中享受樂趣、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記者陳曉倩)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