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呂璐、通訊員夏凈)7月10日下午,安地鎮(zhèn)政府與浙江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基地”授牌儀式于仙源湖實驗學校舉行。實踐基地成立之后,浙江師范大學將繼續(xù)與安地鎮(zhèn)合作,開展暑期活動、思政講堂、春泥計劃、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活動。
據了解,為探尋金華市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現(xiàn)狀,助推基層農村精神文化建設發(fā)展,7月1日起,“德源婺風”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安地鎮(zhèn)進行了為期十天的主題調研活動。在調研的過程當中,實踐隊調研組首先前往安地鎮(zhèn)項村展開調研,以“村史”、“民風”、“勵志”、“成就”四個板塊為調研重點,進行人物采訪、問卷調查和座談交流會。為了擴大調研范圍,實踐隊員采取街頭采訪的形式,仔細詢問村民對建設文化禮堂的看法。隨后,在蔣里村,隊員們了解到這里是革命烈士蔣寶賢的故鄉(xiāng),也是紅色文化的重要基地,如何找回在革命年代銷毀殆盡的家譜族譜成為了隊員調研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調研的過程當中,我們了解了很多村里的歷史文化,也希望通過一些活動讓村民對這些文化有所了解。”實踐隊隊員說道。為烈士掃墓、文藝納涼晚會、垃圾分類宣傳……在調研的過程當中,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業(yè)余生活,也在當?shù)貎和男闹蟹N下了弘揚鄉(xiāng)風文明、助推鄉(xiāng)村文化的種子。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們感受傳統(tǒng)國學文化的魅力,讓經典走進安地孩子的內心,實踐隊隊員結合當?shù)亍耙淮逡恍铡薄耙淮逡黄贰钡奶厣脑O計了一堂《百家姓》導讀課。“我叫項浩宇,我來自項村,‘十里桂花長廊’是我們村的特色。”“我叫蔣家祺,我來自蔣里村,和革命烈士蔣寶賢是同村人……”課前的自我介紹小游戲,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隨后實踐隊員以圖代文,讓孩子們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圈畫出家中成員的姓,并在班級里分享家中姓氏的故事。
“前期的調研已經結束了,我們后續(xù)還會對采訪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形成完整的成果冊。”“德源婺風”暑期社會實踐隊隊長逯黃蕾說道。不忘鄉(xiāng)愁,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校地合作讓婺城學子為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貢獻力量,以支教夏令營為平臺助力鄉(xiāng)村教育、以文化禮堂調研為契機推動鄉(xiāng)村振興。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