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婺城區大調研開展以來,各地各單位沉下身子、邁開步子,找準課題、力求實效,形成了一批高質量有份量有影響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調動廣大黨員干部參與大調研的積極性,更好地將大調研成果轉化為加快推進婺城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的實際成效,現將部分調研報告予以展示,供各地各單位學習借鑒。
婺城區城北街道黨工委書記 方向正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社會結構、經濟成分、組織形式日趨呈現多樣化,這對新形勢下做好街道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城北街道對社區“大黨委”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較好地提高了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為民辦實事的能力,為探索街道“大工委”做了很好的鋪墊。
一、加強街道“大工委”建設的必要性
我們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起點,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大量涌現,呈現了駐區黨組織較多的特點,迫切需要區域內有一個組織來統籌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黨組織的領導、協調和服務功能,全面推進街道黨建工作。成立街道“大工委”這樣一個區域黨建工作平臺,既是適應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街道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具體實踐,對全面提升基層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加快轄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現行街道黨建模式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是黨建工作統籌還不夠。同一個區域的機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兩新等黨組織,多是垂直管理,相互之間少有互動。原來的社區“大黨委”運行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但畢竟社區拉動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這駕“馬車”存在諸多不便。同樣,在隸屬關系平行的情況下,街道黨工委的黨建工作總體布局和規劃要讓轄區內其他黨組織遵照執行也具有一定難度。
二是黨建資源沒有形成合力。城北街道轄區內的廣播電視局,有人才優勢、宣傳能力強;殘聯有豐富的資源為轄區殘疾人服務;街道和社區可以為各個黨組織服務居民和開展活動提供平臺,也可以在他們與居民產生矛盾時提供一些調解和服務。目前各種資源相對分散,沒有形成互補。
三是參與街道黨建積極性還不夠。一方面,轄區內黨組織在街道黨建工作、服務居民、文化建設、民主自治、文明城區創建和社會綜合治理等方面的參與度還不夠,覺得說多了有越位之嫌;另一方面,把自身資源優勢分享給轄區其他黨組織和居民的主動性還不夠。
三、關于加強街道“大工委”建設的思考
1、搭建區域黨建工作平臺。積極構建街道“大工委”工作和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機制制度。通過成立街道“大工委”、立足“共建”,有效調動轄區單位服務居民和參與區域建設發展的積極性。打破過去以行政區域、條塊系統為基礎的黨建工作體系,將黨建工作、黨建資源在一定范圍內開放和整合,把多元的黨建主體、黨建內容、黨建工作凝結成一個有機系統,形成齊抓共管、共駐共建的工作合力,推動區域黨建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上的統領作用。
2、明確區域黨建共同目標。強化統籌的理念,充分發揮街道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調動駐區單位黨組織、全體黨員、居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共同的價值目標引領黨建工作。強化整合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整合駐區黨組織的組織優勢、資源優勢、職能優勢和人才優勢,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強化服務的理念,發動區域內的所有單位黨組織和黨員,在共建共享中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動發展。
3、豐富區域黨建活動形式。一個新的組織或團體,要想有生命力,必須要多方參與、多方受益,通過活動或合作實現雙贏。為此,區域黨建工作必須依托“大工委”構建的綜合服務平臺,立足“共享”,通過條塊聯動、資源聯享、服務聯做,積極組織“大工委”成員單位開展“鄰里節”“市民學!薄拔⑿脑浮闭J領等各種形式的活動,實現區域內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全面整合。
4、建立區域黨建運行機制。要建立健全區域黨建“聯建共建”的工作運行機制。一方面,建立聯系溝通機制,街道層面成立工作聯席會議,加強溝通協商,明確開展聯建共建的具體目標和任務,推動聯建共建工作由臨時性、隨機性向經常性、長效性轉變。另一方面,建立雙向服務工作機制。各駐區單位積極將服務性、公益性、社會性事業逐步向居民開放。同時街道黨組織也主動幫助駐區單位排憂解難,真正實現共駐共建、互利雙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