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竹馬鄉黨委書記姜建軍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近年來,婺城區竹馬鄉不斷探索“黨建+”模式,系統謀劃紅色陣地,創新打造服務平臺,切實筑牢鄉村振興的組織基礎,為加快建設“業強村美民富”的新農村提供強勁動力。
一、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竹馬實踐
(一)“黨建+基層治理”夯實農村執政根基。統籌規劃突出“一村一品”,全域打造特色黨建品牌。探索推行聯村干部“走村入戶”掃碼制,通過組織“碼”上建、民情“碼”上知、工作“碼”上辦,推動網格體系云端覆蓋、網格治理實時傳送、網格實績數據說話,為全區積極探索“互聯網+政務”在基層黨建及社會治理方面的實踐提供了“竹馬模式”。
(二)“黨建+特色產業”推動茶花產業興旺。堅持“致富路上跟黨走”,通過整合組織優勢、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實現支部帶著黨員干、黨員帶著群眾干、強村帶著弱村干,有力推動了以竹馬茶花為主的花卉苗木種植產業高效集聚發展。積極創建中國茶花文化創業園,動員各村黨員種植戶率先試水互聯網銷售模式,帶動村民拓寬銷售渠道。
(三)“黨建+美麗鄉村”實現鄉村生態宜居。堅持把加強黨建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動力引擎,引領帶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剿滅劣V類水體、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目前,全鄉在村農村黨員(除年老體弱)劃分到118個責任區536個責任小組中,做到“四必訪四必到”,既拉近了干群關系,也確保了政策宣傳到位、管理服務到家、工作執行到底。
二、當前基層黨建問題剖析
一是個別黨支部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不強。在調研中發現,部分村支部班子在力量配備上適應不了形勢發展需要,兩委干部平均年齡都在50歲上下,年齡老化、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普遍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基層黨組織缺乏創新意識和改革思維,不能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開展各項工作,戰斗堡壘作用比較薄弱。
二是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未充分發揮。農民群眾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決定性力量,黨員干部則是身邊的先鋒模范。目前黨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干事創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黨員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不強,對黨建工作、鄉村振興戰略還不夠重視,在聯系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投身村莊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方面主動性、積極性不高。
三是基層黨建經費投入仍然不足。前期依托全域黨建示范帶建設,實現了紅色陣地標準化全覆蓋,但與上級黨委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究其原因,經費不足仍然是制約基層黨建工作開展的一個主要因素,黨建特色化亮點得不到深入挖掘。
三、精準施策補齊基層黨建短板
一是“強身健體”,以黨建引領人才發展。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從抓實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入手,筑牢一線黨組織的堅強戰斗堡壘作用。大力實施“領頭雁”工程,結合“不擔當不作為”專項整治行動,比評打造一批服務型、創業型、廉潔型、創新型農村黨支部書記。選優配強支部班子,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找準優勢,明確發展方向。從源頭上把好發展黨員質量關,使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培養和黨員發展有效銜接起來,力爭每個村保持2-5名后備干部,為振興鄉村提供堅強人才保證。
二是提質擴面,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建立健全黨建工作專項經費制度,逐步改善和增強黨建標準化的硬件設施投入力度,保障各項黨建活動順利開展。全面推廣“紅動婺城”等智慧黨建新模式,將“碼”上入戶工作落到實處。積極探索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途徑,著力打造“黨建+社會治理”新平臺,抓住黨建根本,強化社會治理,促進和諧社會關系,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幸福。
三是整合資源,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首創精神”,探索適合實際的振興路徑。以“支部+”花卉協會的成功典型為推手,大力推行“支部+”企業、“支部+”項目等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茶花特色產業,著力打造集精品花卉苗木培育、收集和展覽于一體的專業化平臺。按照“地域相鄰、資源整合”的原則,推動村與村合作開發項目,共謀出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