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婺城新聞網記者 蘇曉婕
農貿市場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一個重要窗口。隨著婺城區文明創建的不斷推進,農貿市場綜合整治和升級改造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改造后的農貿市場不僅環境更優美,經營戶的誠信和服務意識也有了大幅提升,成為文明創建中最鮮活的縮影。
“劍指”雅宅露天交易點
9月8日,婺城區乾西鄉雅宅馬路市場整治行動正式開始,各部門依照職責分工,組成了67人行動小組,整裝待發,分工行動。現場組對已經擺攤設點的菜農進行勸導疏離,對消費者告知露天臨時交易點已關閉,維持好秩序并疏導到內部交易點;路口組在各個路口安排人員,在入口處阻攔非本村菜農進入。據介紹,此次行動預計持續一周,以達到順利關停雅宅臨時交易點室外交易的目的。
雅宅馬路市場位于乾西鄉雅宅村高鐵橋下,已經存在多年,與湖頭菜場僅一街之隔,每天早上5點到中午12點,這里都會聚集很多商販,由于攤販大多是本村村民,菜品種類齊全,大多自產自銷、價格便宜,因而遠近聞名。
由于是馬路市場,不少攤販將菜攤直接鋪在地上,雖然附近就有不少垃圾桶,但大部分攤販還是把蔬果瓜皮等垃圾丟棄在路上,地面污水橫流。電瓶車、自行車、三輪車在人群中穿梭,環境衛生臟亂差,嚴重影響村容村貌。市場內,農戶攤位的設置也雜亂無章,相關配套設施落后;市場外,車輛無序停放,各種垃圾散落在地,環境與文明城市創建要求格格不入。
早在前期,婺城區多個部門已聯合開展多次對雅宅馬路市場的整治,但整治成果往往持續一時,難以長效保持、經常出現回彈。為響應文明城市創建號召,也為了讓村民有更好的買菜環境和購物體驗,取締雅宅馬路市場行動迫在眉睫。
整治行動以來,雅宅馬路市場外車輛停放無序、污水直排、垃圾亂扔等行為已經有所改善,下一步,區市場監管局將繼續全力配合專項整治,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聯合鄉鎮、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采取蹲守、每日巡查、教育勸導處罰相結合的形式,杜絕反彈,確保市場規范。
曙光路臨時交易點停業提升改造
日前,曙光路臨時交易點進行關停改造,許多經營戶已經“轉戰”曙光路和后城里村交叉口的蔬菜水果臨時疏導點。再次走到曙光路,以往攤販云集、交通擁堵的景象已經有所改善,取而代之的是馬路兩側藍線內停放整齊的非機動車,還有供經營戶停放整齊的臨時停車點。
據了解,曙光路臨時交易點夾在后城里和回溪公園之間。后城里是市區較大的城中村,除了本村居民外,還租住著大量務工人員,市場附近人流量比較大。可以說,曙光路臨時交易點作為江北商業中心附近的一個補給點,滿足了周邊居民的買菜需求。從上午6時起至中午12時,該交易點都有大量人流,場地內設施簡陋、環境衛生臟亂,場地外也有自發形成的臨時推位,行車道和人行道幾乎被人流覆蓋,車輛無處停放,道路擁堵。中午時分交易點人去攤空后,留下的是滿地塑料袋、包裝袋、果皮菜葉等垃圾,不堪入目。
曙光路臨時交易點在滿足農民與市民供銷需求的同時,也給周邊居民造成出行不便、環境衛生不潔,雖經過重點整治加強管理,在不斷改善經營環境和秩序方面有一定成效,終因受場地硬件條件和草根式管理方式限制。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以來,婺城區多部門前期多次聯合整治,但整治成果難以長效保持、經常出現回彈,曙光路臨時交易點的提升改造行動勢在必行。
9月7日,曙光路臨時交易點關停升級改造的第一天,婺城區各部門共計50余名執法人員準時在原交易點門口集合,各部門依照職責分工,平穩、順利關停原交易點,引導經營戶、消費者轉移到臨時疏導點,維持疏導點內外秩序,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則耐心細致地向市民解釋引導。
下一步,婺城區將以經營方為主體,提高標準加強管理,適當投入改善基礎設施,規范攤點經營行為,同時形成合力、互相協作、制定長效管理辦法,加強市場外部環境和秩序管理,助推文明城市創建。
東郊臨時交易點整治
東郊菜場周邊存在較多餐飲店,泔水桶、煤餅爐直接擺放在路邊,門前道路污漬、油漬較多、大量垃圾直接傾倒在垃圾桶前、消防通道占用、垃圾未分類、水產攤周邊泡沫紙箱隨意堆放等問題叢生,不少前來買菜的市民表示,臨時交易點給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的同時,市場內不規范經營卻影響了城市形象。
如今,走進市場內,攤位商品擺放整齊,無違規規章占道經營和堆放現象,衛生狀況良好……自東郊臨時交易點開展整治工作以來,市場的變化十分明顯。除此之外,婺城區市場監管局還對市場內鹵味、副食店、豆制品等攤位進行逐戶檢查,對占道經營、市場保潔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劃定了自產自銷區域,有力地規范了市場經營秩序。通過整治,該區域面貌煥然一新。
現如今,市場內每天有人對市場不文明現象進行現場督查勸導,市場內也營造了濃厚的衛生整改氛圍,商戶對整改的認同感和參與感也與日俱增,原來擁堵的市場通道變得干凈而敞亮了,老百姓們到這里買菜也更舒心了。
下一步,婺城區市場監管局將繼續堅定地推行綜合市場整改,對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對照文明創建標準進行提升,努力營造消費者放心、商戶滿意、群眾舒心的消費氛圍,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添磚加瓦。
無證菜場是當前城市管理的一個頑疾,也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一個重點項目。文明城市創建中農貿市場占的比重不小。下一步,婺城區各相關部門將全力以赴,對標作戰,按照文明城市測評的標準,查漏補缺,對問題進行逐一整改,按照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的要求,做一些查漏補缺,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車頭菜場的華麗變身
日前,經過一個月的“埋頭苦干”,車頭農產品交易點重新開業了,這一次,它以全新的姿態展示在了市民面前,接受文明城市創建的嚴苛考驗。“小小菜市場,事關大民生”,車頭的改造,實現真正地為民辦實事謀福利,讓“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更舒心。
據了解,車頭社區常住人口1020人,流動人口3000余人,周邊共計14個小區,輻射人口7~8萬人。然而,直到七月份,改造前的車頭社區農產品交易點還面臨著基礎設施陳舊、管理工作不到位,交易點內外“臟亂差“、車輛停放無序等問題,給市民帶來了較差的購物體驗,也無法滿足金華市文明城市創建的要求。
在前期多次部門聯合整治效果不佳、督辦單通報問題反復出現的情況下,婺城區開展車頭農產品交易點的全面提升改造行動,力求打造成婺城區臨時交易點的樣板。據介紹,此次改造嚴格按照文明城市規范農貿市場的標準進行,主要涉及設置明渠暗道有效杜絕地面積水污漬問題、攤位鋪設墻磚、攤位重新規劃、重新修繕廁所并貼心設置殘障人士專用衛生間、市場外部重新劃定停車線、增設照明設施、改善通風條件、設立快速檢測室,提供蔬菜農殘檢測項目等方面,改造行動后,車頭農產品交易點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了消費者眼中。
在提升改造的同時,村兩委還積極尋求管理新模式,制定新的市場管理規定,通過將押金作為保證金的形式,督促經營戶行為;進一步強化了管理力量,管理人員由原來的兩名增至四名,并委托行政執法局招聘兩名協管員專門負責交易點的日常管理及場外秩序管理;保潔人員也由原來的一名增至兩名,并給經營戶配了分類垃圾桶,以保證場內地面隨時都干凈整潔;舉辦方也將每月開展誠信經營戶的評選活動,并以流動紅旗的形式鼓勵經營戶……新的市場管理規定化被動為主動,倒逼經營戶扛起責任,極大提升了經營戶自覺性和互相監督意識,促進市場更好管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