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畈鄉黨委書記章利軍
婺城之南,秀美沙畈,是金華優質水源的出產地,是每一個金華人忘不了的家鄉水。沙畈自成為水源保護區以來,在歷屆沙畈鄉黨委、政府及全鄉百姓的共同努力下,這里的水質更趨全國一流,鑄就好水這張“金名片”。調研組對沙畈鄉水源保護、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調研,并就如何加強水源保護、促進農民增收進行了思考。
一、沙畈鄉基本情況
沙畈鄉地處金華西南山區,行政區域面積187.5平方公里,約占婺城區總面積的1/6,是金華市行政區域最大的純山區鄉。全鄉轄30個行政村,總人口12500余人。沙畈鄉1998年由溪口鄉、山腳鄉、周村鄉合并而來,得名于沙畈水庫。沙畈鄉因水而美,轄區內有遠近聞名的沙畈水庫,該水庫1992年開工,1995年封孔蓄水,總庫容8555萬方,每年可向金華市區供水6000萬噸。1999年被列為省一級自然水源保護區,2002年被列為水源涵養與生態功能區,河流交接段面水質長年保持為一類,素有“天然氧吧”和“金華人民大水缸”之美稱。
全鄉耕地面積428.13公頃,山林面積15510.33公頃,其中毛竹面積約2000公頃、茶園面積約666.66公頃,氣候溫和濕潤,無霜期在210天以上,特別適宜林業發展。在大面積的山地中,金華市海拔最高的小龍蔥尖,水竹蓬尖,竹蓬尖三座山峰也在境內。沙畈鄉的土特產以毛竹、茶葉、油茶、紅豆杉、土蜂蜜等具有山區特色的農林產品為主。
二、存在的問題
沙畈雖自然環境資源豐富,但由于多種因素制約,發展一直較為滯后。一是產業較為單一。沙畈鄉位于沙金蘭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范圍內,為了保護水源,曾經在沙畈發展較好的木材加工業、養殖業、旅游觀光、農家樂餐飲業等均已關停,目前基本只剩下林業與種植業、少量來料加工,抗風險能力較差,經濟效益總體不高,農戶的收入狀況不理想。二是勞動力缺失。由于農林產業存在回報慢、收入不穩定、人工投入大、條件艱苦等特性,再加上近年來的人工費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再從事。沙畈現存只有一家幼兒園和小學,教育資源短缺,地理位置離市區也偏遠,交通不便利。為了孩子的教育等,全鄉大部分青壯年都選擇外出務工經商,留守在家的基本上為老弱群體,導致勞動力不足。三是沒有形成特色品牌。沙畈的高山土蜂蜜、茶葉等產品品質都較好,也有部分農戶在生產售賣,但與市面上相對比,不管是名氣、銷量與價格都比不上周邊縣市的“名牌”。農戶都是習慣于老思想單打獨斗沒有品牌意識,更不懂營銷,也導致了產品銷售狀況不盡人意。
三、發展的展望
山區該如何發展?特別是處于水源保護地的山區群眾如何才能走出困境?這是困擾當地黨委政府多年的一道難題,從目前來看,仍需多措并舉,方能加快山區發展:
1.爭取政府政策支持,鼓勵山區群眾移民
下山移民不僅有利于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也有利于更好的保護水源。但現有下山移民政策對群眾吸引力較小,人均36800的安置費無法保證庫區群眾的順利搬遷,導致群眾移民意愿不強,希望能夠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搬遷地盡可能選擇在群眾普遍愿意前往的乾西、白龍橋或瑯琊等地。爭取在未來幾年內,加快移民腳步,使山區群眾盡快“走出去”。
2.深化綠色發展理念,探索特色農業產業
護好“大水缸”的同時,盡量發展適合沙畈綠色發展理念的農業產業化項目。對于留守沙畈群眾來說,目前綠色農業已是唯一可發展的產業,近幾年苗木行業不景氣,傳統農業已失去優勢,為沙畈群眾發展一條特色農業產業已迫在眉睫。為此,邀請省農業專家到沙畈指導林下經濟及部分中草藥的種植技術,力爭盡快形成產業,擴大規模。
3.加強勞動技能培訓,提升群眾就業技能
目前,沙畈外出群眾除少部分創業之外,大部分群眾都在從事體力勞動或門衛等低文化工種,收入有限,前途也不甚可期。加強與區相關部門協作提升勞動技能培訓,增加庫區群眾就業技能。加強電商培訓,通過電商培訓,使部分老百姓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將沙畈土特產銷往城區及外地,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確保群眾收入增長。
4.充分挖掘人才資源,拓寬經濟發展空間
通過鄉賢協會積極挖掘沙畈人才,定期召開鄉賢大討論,為沙畈建設出謀劃策。沙畈的特殊性注定了經濟發展不能走別人發展的老路,只能謀劃一條純綠色發展的新路,這對沙畈干部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為長時間的融入,往往無法跳出沙畈看沙畈,很難形成新思路,這就需要人才的支持,結合市場發展,多方面、全角度的為沙畈拓寬經濟發展空間。
5.扶持來料加工產業,促進山區群眾增收
目前我鄉有33位來料加工經紀人,其中長期在義烏設點的有8人,2017年發放來料加工經費1000余萬元。下一步要繼續組織有想法、有能力的沙畈群眾到義烏實地考察學習,爭取扶持更多來料加工經紀人,壯大山區來料加工產業的發展,解決留守沙畈的剩余勞動力工作問題,為沙畈群眾拓寬經濟收入來源。
6.完善健全考核機制,激發干部創業熱情
沙畈鄉決不能因為水源保護區的帽子就放棄發展,特別是經濟薄弱村。鄉、村兩級干部都應積極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敢于擔當,為消除經濟薄弱村、增加群眾收入奉獻自己的力量。針對部分干部創新意識不強問題,要結合沙畈發展實際,加快完善考核機制,最大限度的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熱情。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