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 邵文彬
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推進,原由衛生、質監部門頒發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的監管工作職能已全部移至市場監管局。我區目前有化妝品生產企業12家,營業執照有化妝品的經營主體1000余家,占全區市場主體的2.7%。近兩年來,通過對化妝生產企業開展集中換證和規范檢查,企業整體質量管理工作有了較大提升。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企業基礎薄弱,化妝品監管任重道遠。轄區部分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底子薄,基礎差,效益不佳,法律規范意識不強,從業人員素質不高,有的甚至意識不到索證索票、進貨查驗等基礎問題的重要性,有些企業重產出輕管理,規范管理欠缺,化妝品規范管理迫在當前而又任重道遠。
二、產品質量風險問題突出,產品質量控制亟需加強。從近幾年各級監督抽檢結果中也表明,市場上化妝品特別是安全風險度較高的祛痘、祛斑、燙發、染發、嬰兒和兒童用化妝品以及流通范圍廣、消費量大、消費者關注度高的化妝品,其違法使用禁限用物質、重金屬、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存在可能導致致癌物質、產品成分與配方及標簽標識成分不符、假冒偽劣等情形令人堪憂;而從化妝生產經營單位檢查中也發現,產品過效期、標簽標識不符合要求、國非特產品未備案、票據資料未能現場提供、夸大宣傳等問題也不少。化妝品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普遍存在,生產經營過程質量控制亟需加強。
三、相關法規滯后,難以適應新時代化妝品監管需要。現行化妝品監管條例為1989年衛生部頒布實施,已無法適應快速發展的化妝品市場監管需要,一些實際問題難以在現有條例細則中找到依據,網絡市場的異軍突起,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修訂版)遲遲未出,原條例歷經30年,存在處罰力度不大、操作性不強等實際問題,如發現問題有禁則沒罰則,處罰措施也只能采取下架、暫停銷售等比較無力的措施。這些問題的存在,也是造成化妝品危害情形常有發生和責任人逃避相關處罰的重要原因。有禁則沒罰則使監管難度加大,亟需加快立法進程,建立與新形式相適應的法規規范體系。
四、監管職能存在交叉,監管隊伍薄弱。化妝品監管職能雖由我局監管,但是部分涉及危化品問題,比如化妝品指甲油類基料的生產,前期所需較多物料為危險化學品,其購進、儲存及生產環節,是否應納于危化品許可管理范圍等問題仍未解決。此外,轄區內化妝品經營企業點多面廣規模小,經營方式多樣復雜,現有監管人員均非專職人員,專業監管隊伍力量薄弱,現有監管力量和專業技術水平不能滿足監管需要。
五、消費者安全意識不夠,維權意識不強。多數化妝品消費者的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匱乏,對化妝品的真假、偽劣辨別能力差,同時自我保護意識不夠,主動維權意識不強,即使有部分消費者投訴舉報,也沒有留存足夠的線索和證,造成維權困難。
監管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法規宣貫,強化業務培訓。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管、非特化妝品備案檢查、產品安全風險評估等都具有很強專業技術性。需進一步強化監管人員化妝品相關法規和業務知識培訓教育,強基固本。同時加強法規宣傳,強化從業人員法律法規及專業技術知識培訓,提高生產經營者主體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質量管理水平,規范化妝品生產經營行為。
二、加強過程質量控制,保障消費使用安全。嚴格生產許可行為,按照化妝品生產許可檢查要點和質量管理體系組織生產,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嚴格按生產工藝和處方生產。強化對化妝品的進貨渠道、索證索票、臺賬管理、標簽標識、產品合法性、產品保質期、倉儲條件和產品宣傳等方面的管理和監督,進一步提高化妝品生產經營風險防控,保障消費者使用安全,同時做好經營示范店的建設。
三、加快完善法規體系,增強可操作性。盡快出臺修訂完善后的《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及配套法規,及時出臺化妝品監管規范性文件,進一步增強法規的可操作性,規范生產經營行為。適度加大處罰力度,震懾違法行為,如對于違法事實清楚,但無法計算違法所得的情形,可設行為罰;對一些經營者不按規定備案、索證索票等情形,可給予責令整改及一定額度的簡易處罰。
四、加大查處力度,嚴懲違法行為。加強監督抽檢和飛行檢查,嚴肅查處化妝品經營戶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虛假宣傳、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加強聯合執法,嚴厲打擊化妝品假冒偽劣、非法添加禁用物質等質量安全重大違法行為,加大監督抽檢力度,每年配合上級抽檢不少于50批次。同時加大案件曝光率,有效提升轄區化妝品質量安全水平。
五、開展公益宣傳,提升消費者質量意識和維權意識。加大化妝品使用安全社會宣傳力度,以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5.25愛膚日等宣傳活動為契機,通過設立宣傳臺、條幅、發放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向公眾宣傳化妝品相關法律法規。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公眾發現問題及時向監管部門反映情況。加強消費警示,提示到正規門店購買產品,購買時認真查看包裝標識、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相關信息;購買進口和特殊用途化妝品先到官方網站數據查詢產品合法性;購買時索取并保管好購買票據憑證,保障消費維權,營造人人參與、社會監督的良好氛圍。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