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婺城新聞網記者賈佳
時光荏苒,昔日壯年也被歲月染白了頭。如果說年輕人的夢想是詩與遠方,那么老年人的期望就是老有所依。然而,現實卻總與期待背道而馳。電視里唱著“常回家看看”,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卻讓年輕人在奔忙中遺忘了身后長輩殷切的目光,連陪伴都成了“身不由己”。
但是,在婺城這座溫暖的城市里,還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把自己的愛心捂熱,用真心為婺城的老人繪出了一抹別樣的夕陽紅。婺城公益組織暖心側記第二篇章,記者走進了他們的溫暖人生,看他們如何讓這份愛充滿歲月的時光隧道。
給你的陪伴是對歲月的告白
“今天是新年的第二天,也是星期三。我們冒著細雨,迎著寒風,如約來到福利中心。今天,我和一位大學生志愿者一同去陪伴我的老鄰居唐奶奶。謝謝大家,讓我又一次來到唐奶奶的身邊。奶奶看見我就像迎親人一樣,把我抱在懷里。今天的奶奶情緒很差,她傷心地跟我說,她的一個女婿也走了……”1月2日,新年的第二天,醫路相伴的愛心志愿者盛阿姨在自己的朋友圈動情地寫下了這段話,用以紀念60多歲的她與98歲老領居的再度“重逢”。
盛阿姨告訴記者,自十幾年前搬家后,幾番輾轉,就沒了這個昔日好友的音訊。萬萬沒想到,在做義工陪伴老人的時候,緣分又把這兩個好姐妹牽到了一起,“我一定會珍惜這次機會,好好陪伴她,讓她幸福安詳地度過這晚年生活!”
然而,這樣的溫暖在婺城并不是小概率事件。2018年11月28日,義工高阿姨在市區北苑小區進行志愿服務的時候,也“偶遇”了自己年邁的遠房叔叔,更湊巧的是,這位叔叔還正是自己的服務對象。回想起這一幕,現場目擊的另一位義工朋友深表感動:“看著他們相擁而泣,我們特別感動。我們甚至能感覺到,這個城市又多了一份溫暖。”
他們口中所提的志愿服務是什么呢?原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劇,社區獨居、高齡、失能老人逐漸增多。為了盡可能地提升老人的幸福指數,讓他們擁有開心的晚年生活,醫路相伴的愛心志愿者們將會定期前往社區、敬老院等地,陪伴在老人左右。據了解,在過去的2018年里,共有約230名志愿者參與了“愛與陪伴”志愿活動,為500多名婺城老人帶去了溫暖。
“大家都覺得,老年人嘛,讓他們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其實不然,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生活的上的照料,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陪伴與慰藉。”說話的這位是愛心志愿者小陸。當記者見到她時,她正陪伴在一位老人身邊耐心地聽她嘮嗑家常。老人話語含糊,口齒不清,但小陸卻沒有絲毫不耐煩,還時不時地說些俏皮話逗她開心。這一來二去的,老人的臉上的笑容也漸漸蕩漾開來:“老人就像小孩,其實只需要多點耐心,多陪陪他們,多和他們聊聊天,他們就會很開心。”
在小陸的印象中,有一位老人讓她格外的印象深刻。她告訴記者,在一次呵護陪伴的過程中,福利院的一位老人總開心不起來。幾經詢問才知道,老人的小女兒已經好久沒有過來看過她了。“她請求我給她女兒打個電話,想讓女兒抽空來看看她。”在撥通了電話之后才得知,老人的小女兒由于手術開刀所以沒來,怕老人擔心所以沒有告訴她:“盡管事出有因,但也是那時候讓我懂得,陪伴對于一個老人而言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然而除了愛心志愿者以外,小陸還是金華市醫路相伴健康志愿服務中心唯一一位全職員工。一本大學畢業的她原本可以擁有一份薪水更高、前景更好的職業,但當時23歲的她卻選擇了留在婺城,溫暖婺城。“我知道這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工作,大家都覺得,志愿服務,那就業余的時候做做就可以了,沒有必要當工作來做的。”談及原因,她動情地說:“但是我卻覺得這是份好工作,因為它讓我看到了人生的價值。我把溫暖帶給別人,別人也把溫暖帶給我,這讓我很快樂。”于是,兩年過去,她把溫暖傳遞給了100多位遲暮老人,在他們的老年生活里刻下了這張充滿活力又青春洋溢的臉龐……
把歌舞給你把多彩生活也給你
2018年的年末,寒潮席卷婺城,然而12月14日的婺城區長山鄉卻充斥著一片好春光——“今天可太熱鬧了,這樣的生活可真有味!”在一片歌舞聲中,看得津津有味的村民陳大伯笑得合不攏嘴:“以前,哪個村子搭臺子演戲,我們就算趕幾里路都要去湊湊熱鬧。誰想得到啊,現在都能在家門口看表演了!”
徐麗卿是金華市婺城區善德公益服務中心的負責人,今年54歲的她也是蝶戀花藝術團的文化志愿者之一。活動當天,徐麗卿換上了自己的演出服,畫起了精致的妝容,只為給長山鄉的村民們一份精彩:“現在的村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卻得不到滿足。我們在做的,就是把歌舞帶給他們,從而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地多姿多彩。”
然而,在4年前,這個文化志愿者團隊還只是社交軟件上一個跳躍的圖標。“我們原來只是一個QQ群,因為相同的愛好聚集在一起。”如果故事停在了這,那也就沒有了下文。很偶然的機會,徐麗卿了解到志愿者中還有“文化志愿者”這么一個種類,這時,她心里的小火苗算是真的燃起來了:“我們都是文藝愛好者,也都多才多藝。才藝這種東西,本身就不應該被藏著掖著,那就展示出來好啦。”那該如何把這份才藝使到社會需要、人民需要的刀尖上呢?金華市婺城區善德公益服務中心(蝶戀花藝術團)應運而生。目前,這個組織已經吸納了文化志愿者上千人,年紀最大的已經過了70,最小的也不到40歲。他們分為旗袍秀、小品、朗誦、廣場舞、婺劇、太極拳等多個小組,節目數量已經達到近60個。
“哪里有需要,我們就去哪里表演。”徐麗卿告訴記者,這些年,蝶戀花藝術團會結合當下的重點工作進行編排節目,“現在全市不是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嘛,我們就編排了舞蹈、小品等節目來助力創建,還請了阿樂老師改編填詞了《金華文明十八禮》宣傳文明禮儀,引導大家做個文明人。”據了解,為了讓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更加深入人心,蝶戀花藝術團還請了專業的拍攝團隊,將他們傳唱《金華文明十八禮》拍成視頻,為創建再添“一把火”。
然而,徐麗卿和她的志愿團隊不僅僅只是將文化送進了鄉村,他們還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將文體活動送進了社區。2018年,金華市婺城區善德公益服務中心(蝶戀花藝術團)聯合陳式太極協會在伍佰灘組建了善德太極培訓班,每周一、三、五晚為廣大太極愛好者提供免費教學。此外,他們還組織了善德公益金華市習唱、朗誦俱樂部,培養西市街社區離退休人員的興趣愛好,并對他們開展合唱、快板培訓。每周四下午,他們還為廣大愛好唱歌、朗誦的中老年人提供免費場地和免費教學。并且,他們還組建了善德公益蝶戀花舞蹈班,于每周二、周五、周日下午在三江街道文化站為婺城區文化志愿者提供免費教學服務……總之,在2018年,他們為社會、企業、老人、弱勢群體提供了形式各異卻又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和物資上的幫助,用行動把愛與文明禮儀傳遞給了所有人。
“對于老人來說,物質很重要,但是現在家家戶戶條件都好,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陪伴與關愛卻是他們最缺少的東西,尤其是鄉村老人。所以,我們會準備一些老人們看得懂的、喜歡的節目,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徐麗卿告訴記者,善德公益主要想通過各位文藝骨干的技能,為老人們提供精神上的服務,從而達到豐富鄉村老人精神家園的效果。此外,在送文藝的同時,到一個地方去,善德公益還會率先準備一些生活必需品用以送給當地的困難老人。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個社區到村、到鄉鎮……四年來,在徐麗卿的堅持下,善德公益志愿者的腳步遍布了婺城多個鄉鎮,獻出了愛心,也為他們繪出了美麗的晚年顏色。“接下來,我們還想走進更多的山區鄉鎮,把這一份精彩傳遞到老人們身邊。”徐麗卿如是說。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