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環境衛生整治、沿街立面整治、停車難停車亂整治、犬類(畜禽)管理專項整治以及公益廣告設置提升行動……自去年金華正式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來,婺城區各部門迅速行動,圍繞“四整治一提升”行動,對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標準和城市管理短板,真抓實干,持續推進城市管理向精細化、科學化、人性化發展。一年多下來,整潔的街道、有序停放的車輛、不斷提高的生活環境,無不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帶來的“實惠”。
2019年,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關鍵之年,為高水平推進我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婺城又開啟新一輪“四整治一提升”為重點的專項行動,為打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升級戰貢獻力量。
多措并舉,消除社區『十大頑疾』
小區的舊外墻穿上了新衣,坑洼的路面變得平坦整潔,空中的“電線蜘蛛網”消失不見,破損的綠化帶重新煥發生機……“住了幾十年的老小區被改造后,感覺就像搬進了新小區。”過去一年,隨著創建工作不斷推進,社區居民們紛紛發出這樣的贊嘆。
昨天,記者就來到城中街道西市街社區一探究竟。走進老舊小區林立的通渠巷,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粉刷一新的墻面,墻面上新布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等公益廣告讓人眼前一亮,社區路面干凈整潔,與之前破舊擁擠的“舊貌”相比,簡直是“大變臉”。社區居民王師傅開心地對記者說:“在這里住了四十多年,原來私家車、電動車亂停亂放,房屋外墻和樓道貼滿了‘牛皮癬’。現在到處都是整整齊齊的,看著就很舒服。”
和王師傅有同感的,還有家住青山小區的王阿姨。前段時間,針對小區內電動車私拉飛線充電問題,街道、社區聯合城中派出所、婺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城中中隊開展了私拉電線集中整治行動,將交錯在樓棟間多年的飛線統一清理,共剪斷私拉電線190余條,還居民一個清爽的空中環境,同時在居民樓附件安裝了充電樁,進一步規范電動車充電管理,避免事故的發生。“我住在一樓,原來窗戶前就掛著好幾個插線板,一打雷下雨,特別擔心漏電,現在可安心多了。”王阿姨笑道。
事實上,“飛線”整治只是社區環境衛生提升的一個縮影。據了解,今年,各鄉鎮、街道、執法部門繼續加強對社區環境衛生整治的力度,以基本消除社區“十大頑疾”為目標,念好“八”字經,通過拆除違法建筑、整治樓道堆積物、規整增劃停車泊位、補種社區綠化、建立各區專業清理隊伍、修理社區破損設施、定期清洗公共場所、建立完善社區各項治理機制等方式,使文明社區創建率達90%。
嚴管重罰,提升城市市容環境
占道經營、牛皮癬、亂搭亂建等都是影響市容環境的頑疾,今年,除了對違法違規行為持續實行嚴管重罰外,婺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以下簡稱“婺城執法局”)也拿出了“新亮點”“新做法”,開展市容環境專項整治。
4月11月,一群穿著藍色制服的人員,拿著專業工具,對著墻壁上的牛皮癬、小廣告演示新型的牛皮癬“四療法”,通過“火療、水療、涂療、法療”實現牛皮癬整治新突破。這支特殊的隊伍,正是婺城執法局今年新組建的牛皮癬專業清理隊伍。
記者了解到,在成立專業清理隊伍之前,“牛皮癬”的清理工作主要依靠在路面上的環衛工人或社區熱心志愿者。發現“牛皮癬”后,大家只能用鏟刀鏟一鏟、用涂料簡單涂一涂,效果難以保證,而且一些貼在公交站臺的頂棚、天橋橋體底面的牛皮癬,如果沒有專業隊伍,清理起來十分困難。專業清理隊伍成立后,“牛皮癬”清理工作將改變過去的方式,變“單兵作戰”為“集團作戰”。專業清理人員會根據墻體的不同材料、顏色,牛皮癬、小廣告的不同載體匹配不同的清理方法,實現無痕處理。
此外,婺城執法局創新性地開辟管理新渠道,通過建立牛皮癬整治微信群,積極發動群眾參與,對牛皮癬展開全面追擊。
“目前,我們正在開展‘文明隨手拍’活動,每天,一線隊員或群眾發現的牛皮癬都可以直接拍照發送到該微信群,再由牛皮癬清理隊伍前去處理。每周四我們還將收集的牛皮癬電話號碼進行匯總,報送市局停機處理。”婺城執法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該微信群已有200余人,每天發送各類牛皮癬信息50余條,共計對牛皮癬電話號碼停機1000余個,有效打擊了牛皮癬小廣告。
在與牛皮癬“較勁”的同時,今年,婺城執法局還將持續推進對違法占用社區(小區)道路、公共空間(含綠地)的各類違法搭建物和破舊污損雨篷、影響市容環境秩序的歷史遺留違法建筑的拆除力度,并對一些商家占道經營、門前五包不到位的情況,進行從嚴從重處罰,有效提升市容環境。
疏堵結合,整治停車難停車亂
停車難停車亂一直是城市管理的瓶頸,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婺城交警和婺城執法局采用疏堵結合的方式,自去年起,在各主要路段重新施劃停車位,標注停車位置,并采用物理隔離的方式還道于民,使這一亂象得到極大改善。
“停車難”直接反映了車輛與停車設施在數量上存在較大差距。要想破解“停車難”,首先要從“疏”字上下功夫。為此,婺城交警和婺城執法局重點做好供給管理,一方面通過路面巡查和8890投訴反映,統計仍需施劃的停車泊位、機非隔離的點位清單,采取“邊劃線邊記錄”的方式,加快梳理停車資源,讓車輛“有位可停”;另一方面通過發放文明停車告知書、撥打移車電話、進行文明停車勸導等措施,展開柔性執法,增加市民文明出行率。記者看到,通過經過一年多的整治和宣傳,市民已經養成了習慣,自覺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放在相應泊位內。而曾經一度讓人“頭痛”的共享單車停放無序問題,通過共享單車網格化管理制度的實行,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當然,如果違停治理僅停留在教育、宣傳、勸導等層面,那車輛整治周期必然會延長,效果也將事倍功半。因此,還得從“堵”字上做足文章。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婺城交警和婺城執法局不斷完善“靈活高效”的拖車制度,將堵住交通要塞和長期停放的僵尸車進行強制拖離,形成高壓態勢促使市民規范停車,給廣大車主立下文明“規矩”,讓文明出行的理念深入人心。
治理停車難、停車亂,是一項長期探索的民生工程。
2019年,婺城各部門將繼續攻堅克難,通過新建、改(擴)建停車場,全面規范道路停車泊位設置,優化公共停車資源效能,繼續推進社區道路交通微循環改造工作,全面提升現有停車設施的綜合利用率;推進落實政府和公共企事業單位停車場夜間和周末、節假日期間錯時開放政策的實施,進一步推廣道路兩側夜間停車工作,增加夜間停車路段;加快市區停車信息誘導系統應用的接入,方便市民獲取市區空余停車泊位信息,提高停車場所周轉率。
拆改結合,給沿街立面“美顏”
沿街立面是一個城市的顏面,它若整潔美麗,城市形象便會大大提升。然而,為招攬生意,一些商家或在店鋪門外違法安裝燈箱及廣告牌,或肆意張貼各種小廣告,既影響了市容市貌,又存在著安全隱患。為沿街立面“美顏”,也是此次“四整治一提升”的重點。
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婺城區就開啟了對沿街立面的“美化工程”。一方面通過“五改”工作,給沿街立面形象“換膚”,另一方面對違法櫥窗廣告進行清理、對戶外廣告店招進行整治,破解沿街立面廣告不規范的難題。
這項工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婺城執法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拿清理櫥窗廣告來說,很多商戶覺得在自家門口貼招聘啟事、宣傳海報很正常,很少會考慮到這些小廣告對整個市容市貌的影響,為了讓他們理解我們的工作,只能一次次上門溝通。”好在,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婺城各條主干道和商圈店鋪的櫥窗廣告的張貼現象已經明顯減少。“現在走在街上感覺清爽多了,滿眼不再是一些花花綠綠的小廣告,看的人眼花繚亂。”一位路過解放東路的蔣女士稱贊道。
下一步,婺區執法局和各鄉鎮、街道還將完成沿街立面違法建(構)筑物和廣告店招整治。完成市區沿街立面示范街巷改造任務,實現沿街建筑立面風貌協調、景觀靚麗、整潔有序。同時開展沿街立面“六大”專項整治,對影響沿街立面市容市貌的建(構)筑物、廣告店招、防盜窗、遮陽檐蓬、空調外機、管線等開展全面的清理整治。消除市區沿街立面“臟、亂、差”現象,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此外,記者從區五改指揮部獲悉,今年婺城還將啟動八一北街和回溪街區塊沿街立面的一級改造,人民路婺城段、新華街、解放西路、勝利街沿街立面的二級改造,目前,部分項目的設計規劃已經完成,正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屆時,婺城的沿街立面的整體環境也將更上一層樓。
強化服務,推動犬類規范管理
犬類管理也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今年,婺城執法局推出市區犬只飼養備案登記辦理新模式:在市區犬類飼養登登記的“淘寶式政務服務”辦理模式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改造,打造了全新的“金華市養犬管理信息平臺”。
以往,市區犬類飼養登記的辦理需要市民準備各種材料,然后在網上提交,或者到服務窗口申請。全新的市區犬類飼養登記辦理模式推出之后,流程更加簡單,犬主們到寵物醫院為犬只注射疫苗時,可以直接在寵物醫院登錄“金華市養犬管理信息平臺”填寫并上傳犬主信息、犬只信息、免疫信息等材料,通過審核后,當事人就能在寵物醫院領取到印有二維碼電子信息的犬牌。
“您好,金華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后遛狗請在規定區域內進行,您可以看看這份材料。”在優化登記流程的基礎上,婺城執法局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媒體、社會力量,開展聲勢浩大的文明養犬宣傳活動,讓《金華市養犬管理規定》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在各鄉鎮、街道轄區內的公園綠地、小區內部等地點設置文明養犬提示牌和犬只禁入標識,營造“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的文明養犬氛圍。
針對個別養犬人士文明意識缺乏的情況,婺城執法局還將靈活結合“處罰”,促進教育的效果轉化,公開曝光各類典型案例和阻礙執法行為,著力解決“五類問題”:1.嚴查養犬不登記和違規飼養禁養品種行為;2.收容無證犬、流浪犬;3.嚴格不牽犬繩遛狗及攜犬出入禁入場所擾民;4.嚴查不及時清理犬只糞便問題;5.嚴查不服從犬類管理、阻礙執法或暴力抗法問題,并配合各鄉鎮(街道)進行犬只收容工作。
“接下來,我們每周會在核心商圈、公園綠地開展不文明養犬行為整治行動,對各類違規養犬行為實行嚴管重罰,在此,我們也呼吁廣大養犬市民,以身作則,規范養犬。”婺城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減量提質讓公益廣告深入人心
公益廣告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一個個“高顏值”的公益廣告牌,既可以在不經意間彰顯出城市文明底蘊,也可以成為這個城市永不落幕的推介會。
如果說,婺城區在2018年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不斷強化公益廣告宣傳,做到了“高標準、多渠道、廣覆蓋”,那2019年,婺城區公益廣告的投放則要向減數量提質量發展。
區創建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婺城區公益廣告提升行動將從特色和亮點入手,打造一批有金華特色的公益廣告和樣板示范點。“4月11日,在金華市城市視覺識別系統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我市的城市視覺識別系統城市表述語(城市口號);三個標識(logo):城市標識、文明創建標識和志愿服務標識;城市吉祥物,接下來,這些表述語、標識都會應用到新設置的公益廣告中。”工作人員說。
除了全域推廣“金”字金華城市標識,提升城市品牌和形象。記者了解到,今年,婺城區還將開展特色公益廣告創意大賽,按照主題宣傳、文明創建、誠信經營、垃圾分類、文明旅游等十類公益廣告面向全社會開展優秀自創公益廣告稿件征集,組織評選、獎勵,遴選一批富有金華特色的公益廣告,全面應用于公益廣告提升工程。同時,圍繞“規范、有序、安全、可控”的原則,對違法廣告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查處、及時整改到位,有效解決市區戶外廣告隨意設置、雜亂無序、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對臟亂、破損的戶外廣告進行修繕,在主次干道、交通路口等重要節點新建、增設一批高規格的戶外公益廣告,繼續深化公益廣告“八進”活動。
“目前,我們正在對柳湖花園社區的樓道文化廣告、社區文化場所、街角小品、燈桿廣告等方面進行提升,目標是將柳湖社區打造成為金華社區文明建設的典范。未來,我們還將全面鋪開‘文明生態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積極打造婺城社區文化建設品牌。”區創建辦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記者短評:
前不久,中央文明辦公布了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的141個地級以上城市、城區2018年文明城市年度測評結果。金華以96.47分在全國113個地級提名城市中排名首位。
榮譽的背后,是無數干部群眾辛勤努力的結果。過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各部門、各單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緊盯目標、常抓不懈,大力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社區里,犄角旮旯的垃圾消失了;大街上,隨意擺放的攤販不見了;斑馬線前,禮讓行人的車輛變多了……文明之花悄然在大街小巷綻放,成為這座城市最美的風景。
但文明創建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文明成果也不可能一勞永逸。迎檢過后,我們在保持創建工作“不降溫”,創建活動“不斷線”的同時,還應直面創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一步強化問題導向,繼續按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的標準和要求,下狠功夫固強補弱,在精細化管理、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文明價值觀宣傳教育上再下工夫,讓文明理念覆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文明”帶來的幸福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