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靜姝、通訊員邵玉婷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自今年4月以來,在婺城區文聯的組織號召下,婺城廣大文藝志愿者用音樂、舞蹈、詩歌、書畫等各種藝術形式,帶領群眾深入開展“學黨史、傳精神、跟黨走”主題教育,表達新時代婺城人“聽黨話、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的信心與決心。
文藝黨課“宣風化雨”
“你看,這一幕演的就是錢瑞華書記帶領我們種茶花的故事,我們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真是離不開錢書記啊!”近日,婺城原創紅色歌舞情景劇《百年風華》農村首演走進婺城區竹馬鄉下張家村。整場演出掌聲不斷,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受感染,沉浸在對歷史的追憶中。
《百年風華》從立意、創作到實施歷時5個月,由一位百歲老黨員對剛入黨的小孫女進行諄諄教誨展開,以偉大理論《共產黨宣言》的翻譯者陳望道、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謝高華和帶領下張家村百姓脫貧致富的黨支部書記錢瑞華為故事原型,講述發生在金華這片熱土上的紅色故事,展現了金華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光輝歷程。
用歌舞劇的形式上黨課,群眾喜聞樂見,尤其演繹的是身邊故事,更容易觸動心靈。當演出收尾,現場響起《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音樂時,臺下每一位觀眾都跟著演員高聲合唱。這動情的歌聲,傳遞著無限感恩和“跟黨走”的堅定,是對黨的百年華誕最誠摯獻禮。
據了解,下張家村不僅是《百年風華》劇目巡演的第一站,也是婺城區“宣風化雨”文藝輕騎兵巡演活動的第一站。自婺城區“宣風化雨”文藝輕騎兵巡演活動正式啟動以來,7家藝術團隊被授予婺城區“宣風化雨”文藝輕騎兵稱號。他們將作為婺城黨史學習教育文藝宣講的主力軍,進農村、社區、企業、軍營、學校、商場,用一個個精彩的文藝作品傳播正能量,傳遞新時代黨的好聲音。
婺韻婺腔共賀百年
學黨史,“宣風化雨”;頌黨恩,“百花齊放”。歷史悠久的婺城,擁有婺劇、道情、山歌等眾多民間文藝瑰寶,且至今仍十分活躍。面對“學黨史、傳精神、跟黨走”主題教育,全區文藝界人士、文藝愛好者紛紛展開創作,用豐富多彩的文藝形式慶賀黨的百年華誕。
婺城區首屆原創歌曲音樂會也在“白沙溪三十六堰”之一的“旱龍堰畔”唱響。“祖國不會忘記你,你留下的足跡,鼓舞著多少人的士氣”“讓生活美好幸福新城市,讓花滿婺城寫入新情詩”……或直白或詩意的歌詞,或柔美或鏗鏘的旋律,都一一傳遞著婺城兒女愛國愛黨愛家鄉的深情厚意。
無獨有偶,婺城區第三屆小戲、小品、曲藝大賽也熱鬧開場。無論是傳統的小品、快板,還是婺劇、道情,都產生于民間、發展于民間,是地地道道的“草根文藝”。這場以“慶建黨百年、享幸福生活”為主題的大賽,參賽者大多來自婺城的田間地頭、工廠車間。 “高高興興走上臺,手拿竹板敲起來,歡慶建黨一百年,黨的恩情說不完……”他們或自編自演,或聯合創作,用最簡單的節拍、最原汁原味的腔調,組成了這一場最“婺韻”的活動。
文藝惠民潤澤人心
在本次主題教育中,婺城的文藝志愿者們不僅活躍于舞臺,更把志愿服務融于日常,用文藝的力量向廣大群眾傳遞紅色精神。
婺江畔,人們陶醉于自然風光中。這時,有音樂響起,是小提琴優雅的旋律。“第一百個春天,我們幸福快樂,自信豪邁……”跟著旋律,人們忍不住輕唱,臉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校園內,一名畫家正在揮毫創作。一群少年圍在他身邊,或贊嘆或好奇地看著,時不時還學著他的姿勢、聽著他的介紹,舉起手在空中描上幾筆。另一邊教室里,一堂公益書法課正在進行中。孩子們正一人一案,認真練習;來自婺城書法協會的書法家老師逐一查看著,時不時糾正運筆、指導布局、分析字形結構,忙得不亦樂乎。
公園里,一支合唱隊正放聲高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聲吸引越來越多人駐足,有聆聽有跟唱,有共同的、感恩的心。一曲畢,不少群眾向合唱隊員請教:“這樣的活動怎么參加?”“有沒有學唱歌或者婺劇的地方?”……隊員們一一耐心回答,三三兩兩交流著的人群里,有一種名為“志同道合”的喜悅如花綻放。
腳步不停,服務不止。婺城文藝志愿者們投身“學黨史、傳精神、跟黨走”主題教育的熱情依舊,將紅色種子播撒進更多人的心田,讓黨旗飄揚在婺城上空,更飄揚在婺城人心中!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