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寓言故事:從前有個國王到花園散步,他看到花園里的花草樹木都枯萎了,只有細小的心安草茂盛地生長著。原來,橡樹由于沒有松樹那么高大挺拔而輕生,松樹因為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樣結出許多果實嫉妒而死,葡萄則哀嘆自己終身匍匐在架子上不能直立,牽牛花因為自己沒有紫丁香那樣芬芳而病倒,其余的花草也都因為自己的平凡而無精打采。國王看了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心安草問道:“別的植物都枯萎了,為什么你卻生長得這般勇敢樂觀,毫不沮喪呢?”心安草回答:“那是因為我不自卑,一點都不灰心失望,也沒有什么非分之想,我只想好好做棵心安草。”
這個故事包含著心安是福的人生哲理,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尤其對于領導干部來說,更值得深思。
心安,要常思貪欲之禍。中國古人云:儲水萬擔,用水一瓢;廣廈千間,夜臥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三餐。西方哲人伊索亦云: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結果把已有的東西都丟掉了。這些質樸的道理告訴人們,貪欲無用而有害,當正心誠意,追求精神的富足。這里暫且不說貪欲如何禍國殃民,就是對于貪贓枉法者自己來說,亦是心累如斯:時時擔心東窗事發,看到電視上貪官受審的鏡頭血壓升高,聽到警笛聲響心驚肉跳,面對山珍海味沒有食欲,身臥高級席夢思床輾轉反側,終日里就像塞著一顆定時炸彈,而且還不能向人傾訴,只能啞巴吃黃連,把一切苦水往自己肚里咽。心貪即不能心安,生活亦已失真義。
心安,須常戒浮躁之心。古人云:“神靜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心浮氣躁,則易失心智,使人難以做出正確的決斷,不能潛心靜氣地干自己該干的事,或急功近利,隨波逐流。或患得患失,怨天尤人。或迷失自我,身心疲憊。如此不但于工作事業有害,于自己亦是苦不堪言。惟有戒浮戒躁,靜思干工作圖的是什么,做的是否科學正確,才會不受干擾、不受誘惑,腳踏實地、堅定不移地干下去,如此必心安。安在盡責盡職地實干事、干實事、干成事。
心安,要常棄非分之想。有的人夢想一鳴驚人,一步登天,總是恨職位低、恨收入少,就是不知自己幾斤幾兩。非分之想,表面上看是心態的問題,實際上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事關人生的根本。一些人或為名所累,或為利而憂,或享樂至上,或以丑為美,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了這樣那樣的彎路,關鍵就是沒有將人生的總方向把握好。每個黨員干部都應當正確看待個人的榮辱得失,得意不忘形,落魄不沉淪。寵辱不驚,靜看花開花落;得失無意,漫隨云卷云舒,這才是應有的境界和胸懷。
去貪欲之念、戒浮躁之心、棄非分之想,領導干部得心安,既是己之福,更是民之幸。
——資料來源:2010年6月2日《人民網》
《五百年來誰著史》
九州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定價:32元
這是一本從金融與歷史角度講述明清500年興亡的大著作。作者下看基層組織,上看財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勢,重新審視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興衰,有力印證了:近500年來世界史的消長,其核心取決于“國家能力”的強弱。同時,作者還探討了:為什么白銀能成為明朝的合法貨幣?為什么說明清亡于貨幣戰爭?為什么中國票號資本被西方金融資本擊潰?究竟有沒有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等一系列大問題,并藉此重估新中國體制問題,其觀點和結論為當下中國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在線閱讀:HTTP://WWW.DOCIN.COM/P-41393011.HTML
《C形包圍:內憂外患下的中國突圍》
文匯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定價:45元
《C形包圍:內憂外患下的中國突圍》是本書作者歷時數年研究,半年寫(畫)成的一篇(幅)世界全景式政治、軍事巨作。觀此文,會讓我們明白今天世界的基本真相,會讓中國人——大部分被盛世、崛起、和諧等迷幻藥熏得迷迷糊糊、形同夢游的中國人,突然清醒并驚出一身冷汗。作者不僅悄悄地告訴國人四周全是狼群,還以其無可置疑的歷史睿智,告訴同胞們:為什么中國在劫難逃。
令人格外不安的是,作者斷言危機就在十年到二十年之間,就是說看到本書的人,大多都將成為這一預言的見證者。
《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新華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定價:39.8元
本書作者塞繆爾•亨廷頓,國際政治研究領域著名學者,曾任美國哈佛國際和地區問題研究所長。作者認為,冷戰后,世界格局的決定因素表現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戰后的世界,沖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沖突”。
本書所持觀點公允與否,在學術界大有爭論。但書中對現今世界各種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對讀者會有重大參考價值。
薦稿熱線:區委宣傳部82306811(虛擬號659569) 郵箱:llxxck@163.com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