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根福:婺城區教育局基教科長
2010年,我們開始推行“讀國學經典,做道德少年”,誦讀、明理、踐行,這在2002年只是讀,到了2010年我們更看重的是行。2011年,我們更注重“一校一書讀國學”,今年則是進一步深化“一校一書讀國學”。把生日當感恩、報恩日來做。每個孩子在生日這一天懂得知恩報恩感恩,下半年更是要征集“感恩報恩故事”活動,以期加深感恩教育。我在教育線上十七年,碰上辦休學的學生,前些年都是因病休學,這些年很多則是因為心理障礙而選擇休學。有兩個學生給我的印象很深,一個是方某,在網吧跟人單挑,頸椎被砍斷,好了之后復學回到班上,班上四十五位家長帶著孩子離去,經過協調才讓他們的孩子回來上學。一年以后,方某考進艾青中學,原本是普通高中都沒法考進的一個人,在艾青中學期間竟然獲得省級比賽第一名,他的父親在去年也被評為金華十大智慧父母之一,真正的改變是在他的父親去了福建參加傳統文化培訓以后,用弟子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另外一個是李某,從小學到初中基本沒讀過書,對誰都像對待敵人,只對著電腦過她的單獨生活,沒法跟同齡人生活在一起。我讓她到我辦公室來上班,上了一個星期,倒倒開水、裝訂文件等雜活,沒多久她也就走掉了,一年以后,她媽媽打電話給我,請我喝茶,我去了,她向我提了兩個要求,一是讓我去衢州參加傳統文化培訓班,不管有多忙,也要跟她一起去看看。二是她的女兒主動要求讀書了,她去上班以后,她的女兒甚至會買菜做飯,洗澡的時候給她擦背,到了實驗中學以后,這個小孩表現很好,當時簡直無法救藥的一個人,最后是傳統文化的力量挽救了她。
倪軍。航鹑A市柳湖小學校長
柳湖小學從2008年開始正式搞博雅教育,跟傳統文化并沒有分開過。剛才張老師問“老子的師傅是誰”,這牽扯到一個思維方式,也就是務本的思維方式,根在哪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找到這個根本才是關鍵。古人對根本的闡釋,如“道法自然”,聽上去很玄,其實我們可以看看發豆芽,豆芽在發時什么先長,根先長。她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想枝繁葉茂,必須深扎根。根在底下看不見,很容易讓人忘記,“本”是木下面一橫,所以要先扎根,再枝繁葉茂。那么教育的根在哪里?教書育人,以德為本,德是教育之根。明確了德,那么德的根在哪里?“夫孝,德之本也”,因為德是仁愛之心,不愛父母而愛他人,就是悖德。所以德之根在孝。那么孝敬父母的根又在那里?身體發膚不敢毀傷,孝之實也。所以我們的身體即是父母的一部分,不要折騰自己的身體,自己的身心康泰了,父母最開心,養身則以補心為上,心就是愛心、善心,養心則為養身之根本。一個務本尋下來,體系就有了,教育該從哪個根上開始抓也就清楚了。愛自己,然后愛父母,然后愛社會,乃至愛整個人類,愛心是個點,點逐步擴大,形成了教育內容的一個體系?鬃舆@輩子沒寫過專著,皆由后人整理而成,但有一本專著據說是他自己寫的,這就是《孝經》,與之相對應的必有踐行的經典,行經就是《弟子規》,一陰一陽之謂道,一個理,一個行,文明習慣的養成,應從《弟子規》開始。誰是教育的主體,誰有資格進行教育,這就是君子。教是上所施下所教也,目的的達成需要一個化。教育要學會等待,只要太陽永遠在,冰塊肯定能融化,太陽就是老師,這個老師是冰塊還是太陽就很重要,關鍵就在這里。你不是君子,就不能談教育。只有君子能夠導人為善,教育工作者必須先成為君子,這是根本,自己不是一個君子,怎么培養出一個君子呢?沒有君子,培養不出君子來。有了這個理念之后,才能為師、為長、為君。學生要做到的,老師先做到;老師要做到的,中層先做到;中層要做到的,校長先做到。君子的根在德行,德行在孝行。修身為本,從孝開始修。如此,關鍵就是提升我們自己的個人修養、學識水平,對自己的要求要一高再高,如此才談得上齊家治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