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根新:婺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 |
為什么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可以用八個字概括,“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現在很多人都迷了,迷在利益金錢享受之中,煩惱痛苦源源不斷,所以我們要汲取古圣先賢的智慧來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所以學國學是利人利己。幫助別人就是成就自己。國學怎么學,又怎么深入,也可以用十個字來概括,第一是明理,明白道理,理得心安,理明信生;第二是修心,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心地要善,心念要正,心要清凈,心態要好,心好則問題迎刃而解。第三是本分,五倫皆有本分,從本分做起,我們愛別人,從愛自己身邊的人做起,身邊的人都愛不好,能夠愛其他人么?第四是改過,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改過的問題,修就是改正,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看法、想法、說法、做法,錯的改對了,修正了,就是修身、修心。提升的過程就是改過的過程。第五是行善,量大福大,點亮心燈,照亮前程。自己的心就通達了,志存高遠。為什么學,怎么檢驗學習的結果?不用問別人,自己最清楚,一是自己的笑容是不是多了?煩惱少了沒?學國學,學得越來越痛苦肯定錯了;二是家庭是否和睦了,工作是否順了?修身齊家就是這個意思。三是心是不是安了?人類最高的幸福就是心靈的安寧、靈魂的安詳。動不動就發怒,心就沒有修到位。四是在家里、在外面是不是越來越受人歡迎?人家越來越喜歡你,這就是學國學帶來的好處。
王偉文:金師附小教育集團婺城小學副校長
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第一就是倡導大國學觀,開展國學教育,跟我們的禮儀教育、經典誦讀、武術圍棋結合在一起,跟地方文化相結合,尤其是我們的婺學非常有名,宋時,呂祖謙與張栻、朱熹并稱東南三賢,可見婺學的發達。第二是快樂地學國學,國學不是為了讀經,而是為了幸福生活、快樂生活,秉承這樣的理念,我們推出“國學操”,一邊唱古詩詞,一邊做早操。第三就是怎樣進行國學教育,讓孩子、老師不那么累地去學,上半年我們提出了“每日五問”,對應《論語》里“一日三思”,“今天我有沒有微笑?今天我有沒有讀書?今天我有沒有鍛煉?今天我沒有低碳?今天我有沒有感恩?”我們不僅在學校評出十大孝星,而且在母親節,讓孩子們給父母寫感恩信,寫信真是一種不錯的溝通方式,溝通更是相互的,六一兒童節的時候,我們也發動家長給孩子們寫信,作為一份特殊的禮物,比拼買東西更讓人印象深刻。第四就是國學教育與家長、教師的修養相結合,國學教育應該得到家長的配合,沒有家長的配合,國學教育根本開展不下去,所以我們也推出“書香家庭”的評比,為加深親子關系,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與了解,家書或許是最好的渠道。著名藝術家喬羽說,“家書是家對你的呼喚”,著名詩人艾青則認為,“書信里面可以看到純真的友誼和熾熱的愛情”,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都影響了很多人,梁啟超甚至給他的孩子寫過四百多份信,他的九個孩子里面三個孩子成了院士。八年里,我給自己的孩子也寫了一百零八份家信,去年被金華市評為十大智慧父母之一,我愛人患病以后,我給她寫了十多份信,給她一種精神的鼓勵。努力傳承書信文化,構建和諧家庭。身體健康不單要靠醫學,還有親人的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